劉天天和劉向上可憐兮兮地跟在她身後,“大姐,你怎麼知道林婉英中午一定會在丁誌成的屋子裡?”
“大姐,你怎麼知道劉阿燦會一直跟著林婉英?”
“大姐,要是丁誌成不跟我出來怎麼辦?”
“大姐,到底能行嗎?”
倆小孩就和問題寶寶一樣,纏著她問個沒完沒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們就按我說的做,要是不行,再說吧。”劉好好似乎完全沒把這些當一回事,麻利地把廚房收拾好,揣上兩個蒸熟的地瓜,帶了一壺水就準備出門去了。
“大姐,萬一林婉英今天不去找丁誌成怎麼辦?要是那個劉阿燦沒跟著林婉英怎麼辦?……”
倆孩子還是不放棄,變著花樣纏著她問。
誰讓劉好好也不把整件事和他們說清楚,就讓他們在丁誌成和劉阿燦麵前說上幾句莫名其妙的話,他們實在搞不懂,就靠著那麼兩三句話,怎麼就能把這件事給解決了。
可惜無論他們怎麼追問,劉好好都是神秘兮兮地笑笑,絕不肯和他們細細解釋。
“哎,大姐,怎麼能就這麼走了……”劉天天和劉向上失望地看著她的背影。p3
“聽大姐的話,不會有錯。”悶聲悶氣的劉學習對劉好好盲目地崇拜和相信。
劉好好背著背簍,呼吸著沁涼而清新的空氣,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腳步十分輕快。
南省沒有什麼騾馬,大牲口也就隻有耕牛,可是生產隊的牛很少,用來下地都不夠使的,誰會奢侈地把牛用來運輸?
所以這裡的一切交通都是靠人的兩條腿,當年的劉好好在公社讀書,一周回一次家,不知道鞋走壞了多少雙。
好在她家還算是家庭條件不錯的了,程招娣有一手好針線,會給他們幾個孩子縫製布鞋,尋常人家甚至連草鞋、拖鞋都沒的穿,全靠一雙光腳。
大概是體恤他們出來一趟不容易,公社開會的時間常常安排在趕圩日,早早開完會,大家散了,還能各自到圩上買些東西回去。
劉好好這次帶到公社去的不止有程招娣交代她帶去的一籃子雞蛋鴨蛋和鵝蛋,還有一背簍的草藥,都是她這段時間帶著弟弟妹妹在山上挖的,她對這個年代的物價心裡沒數,也不知道能換多少錢,但隻要能換錢,都是聊勝於無。
劉好好原本是個性格孤僻的人,讀高中的時候沒有什麼朋友,做了小學老師後,雖然也來公社開過幾次會,但總是低垂著腦袋,從來不和人主動打招呼,自然也沒有交上任何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