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對啊,這些孩子都是狀元一手教出來的!今後也是要當狀元的!”她的興奮迅速感染了其他的家長,這些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們終於看到了家族的希望。
那些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送孩子去學校的家長,彆提有多後悔了,如果他們當初也送孩子去讀書,說不準也能出狀元,還有那些早早讓孩子輟學的,心思也浮動了。
之前劉大力堅持再窮再苦,也要讓劉家的孩子們讀書,尤其是供著劉好好這麼個女孩兒讀到了高中,他們嘴上說佩服,私下卻沒少笑話過他,女孩兒讀書頂什麼用?
誰想到人家才是最有眼光的,竟然供出了一個女狀元!
如果說他們還不是非常明白狀元的含金量,陳書記這麼大張旗鼓的討好就讓他們感受到這個新科狀元的分量,陳書記那可是眼高於頂的人,在金花公社的地界還沒見誰能讓他這麼另眼相看的。
陳書記在大目生產隊的眾人看來,那可是了不起的大官,想想前後兩任公社書記對劉好好的態度都這麼親熱,甚至還帶了一絲恭維,眾人看著劉好好的眼神也多了一絲敬畏,連公社書記都要巴結討好的人,他們更得把人高高供起來才是。
劉祥看著劉好好,心裡不住地感慨著,他一開始就很看好她,覺得她今後一定會有出息,可沒有想到她會牛逼到這個地步。
整個南省這麼多人,劉好好卻是最拔尖的,這是什麼概念?
他們大目劉家在金花公社一帶雖然出名,卻沒有出過什麼頂尖的人才,更沒有出過讀書人,現如今突然出了個光宗耀祖的女狀元,劉家全族都將以她為傲。
就算是女孩兒又怎麼樣,照樣光耀了劉氏的門楣,今後重修祠堂,她一樣也能被寫進祠堂裡去的,劉長生他們那一支該是何等的風光榮耀。
撇去這一層不算,狀元是要進京做大官的,劉長生他們一家原本靠著莊家日子已經過得不錯了,現在再加上劉好好,恐怕要不了幾年,他們家就要搬到城裡去做城裡人了。
不僅是他想到了,劉氏的其他族人也想到了。
一想到劉長生那個三腳踢不出個屁的慫貨和程招娣那個吃裡扒外的女人,竟然也能去城裡享清福,他們就酸得不行,要不是劉好好讀了書,他們哪有這麼好的運道?
看來讀書還是硬道理啊!這書必須得讀,再苦再難也得供家裡的孩子讀書!
劉好好知道自己考上大學後,會給鄉親們帶來震動,讓他們看到讀書的希望和好處,但沒有想到他們會這麼瘋狂,幾乎所有家裡有適齡孩子的,無論男女都讓他們的父母送到學校來了,還有一些已經輟學做了學徒的,也都被父母帶了回來,重新走進了學校。
不僅如此,周圍生產隊的孩子們也被一個個想方設法送進了大目小學,因為這裡出了一個狀元,誰都想來這裡沾沾福氣。
唐明亮和趙一德看著一下子激增的學生傻眼了,學校太小根本收不下這麼多人啊,從前隻有他們上門做家長工作,求著他們讓孩子來上學的份兒,現在掉了個個,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一個個上學讀書的熱情高漲,誰都想要成為第二個“狀元劉”。
這一點是劉好好始料未及的,也是後話。
此刻她正被陳書記和劉祥領著繞村一周,接受鄉親們的歡呼和讚美,這是這個年代對一個先進人物最好的褒獎,但是她真的很不習慣,此刻她的臉都笑僵了,相信自己的模樣一定蠢斃了。
偏偏彆人感覺不到,猶自沉浸在熱鬨的氣氛中,陳書記還興奮地拉著劉好好在她家屋前留下了一張她綁著大紅花的合影。
看著小心翼翼地捧著借來的相機給她拍照的李蓉,劉好好更加無語了,她一定是一路跟著自己從金花公社下來的,她卻一直到這一刻才發現她,可見現場有多麼混亂了。
雖然陳書記和劉好好素無交集,但是他比誰都高興,劉好好是在他任上當的狀元,這一筆功勞自然是記在自己的薄上,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管劉好好之前在金花公社有多受張書記栽培,反正現在得利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