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記聞訊而來,和藹而熱絡地將劉好好請進了他的辦公室,還十分熱情地給她衝了一杯金花公社自產的好茶,劉好好在這裡待過,一喝就知道這茶算是這一帶最好的茶,公社每年也隻收了不到五斤,留著招待最尊貴的客人,今天她也算過了一回貴客的癮了。
陳書記和張書記不同,他是個性子圓滑的人,白胖的臉上總是帶著笑意,說起話來不是誇獎就是關心,讓人聽得十分熨帖。
看在劉好好眼裡卻另有一番計較,這個陳書記好麵子,擅長做表麵功夫,為人和善有餘,但實乾不足,說白了就是喜歡玩虛的。
她這種人見得多了,便和陳書記一來一往地互相奉承,賓主相談儘歡。
“這次咱們金花公社在縣裡,甚至在市裡都是大大露臉了,不僅出了你這個文科狀元,咱們公社裡的知青乾部李蓉也考上h大了,一個公社出了兩個重點大學的學生,這算是非常罕見了。”陳書記高興得眉飛色舞。
“李蓉也考上h大了?”劉好好非常高興,她這一趟就是專程為了李蓉來的,“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組織的培養,尤其是陳書記您的關心和照顧是分不開的。”
陳書記早就聽說了劉好好的大名,從他初來金花公社起,就聽人說劉好好如何如何能乾,仿佛所有的大事小事都由她一人包辦,其他人隻要天天坐在辦公室裡喝茶聊天就行了,那個時候,他還暗暗懊惱,要不是劉好好是被高官欽點調走的,他說什麼也要把她弄回來,這麼好用的人要是放走了,他工作起來多累啊,也不知道他的前任走了什麼運道,竟然在農村小學裡挖了這麼一塊寶。
現在再看看劉好好的談吐和風度,那種讓人從心底熨帖的微妙分寸感,這樣的人果然不是小地方能困住的,她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聰明有才華的總是很狂傲,做事不懂規矩,為人老實聽話的,又大多愚鈍,像她這樣會來事兒的人,簡直是萬裡挑一。
這個人前程必定遠大,陳書記在心裡下了定論,待劉好好就更加殷勤了。
“李蓉這回考大學走了,咱們公社又缺了個文書,真是可惜了,”陳書記歎了口氣,“我聽說李蓉是你推薦上來的,做事勤快,也很聰明伶俐,你的眼光真是不錯,你還有沒有認識這樣優秀的年輕人,也可以向我們推薦推薦?”
劉好好心頭微震,陳書記這是要賣個天大的人情給自己啊。
整個公社有文化有知識的年輕人不止一個,每年的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不知道有多少,大部分都隻能回去老老實實種地。
到公社坐辦公室吃公糧自然舒服,但也是鳳毛麟角,通常都得靠個人的關係,每有一個空缺,就有一大堆人爭破頭,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除非像劉好好當時因為十分優秀出眾,而被張書記欽點上去,這算是比較少見的個例,就連後來調李蓉上公社做文書,也是依靠劉好好和張書記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