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他,還是方誌辦這個單位,都一直受到冷落,受到冷落的人呢最需要的就是彆人的尊重,劉好好恰恰給了他要的尊重,也給了方誌辦這個單位受人尊重的機會。
所以當劉好好提出要編市誌的時候,他雖然沉默以對,心裡卻是有些激動的,這個小姑娘年紀雖小,但看上去卻是一個會認真做事的人,所以他用不著劉好好多費唇舌,就主動伸手幫著她一塊兒整理資料檔案了。
而對付文學青年陳浩,劉好好則是投其所好,從當代的幾位著名詩人聊起,再聊到京大詩社,京大詩社在全國詩歌界很有影響力,而京大詩社卻是當年在劉好好的幫助下成立的學生社團,她和詩社裡的幾位學生詩人都有交情,聽到她隨意地說起和那幾位詩人交往的故事,陳浩的眼睛直放光,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好,對她的態度立刻轉變了。
劉好好還寫信將他推薦給了自己在京城的那幾位詩人朋友,還鼓勵陳浩在業餘時間創作詩歌散文,投到京大詩刊裡去,一來二去,陳浩就把她當成了知己和師長,三不五時地拿自己的作品給劉好好點評。
取得了他的信任,劉好好就開始循循善誘地提條件了,要想繼續走詩歌這條路,得先把本職工作做好了,到時候她會想辦法把他調到文聯去專心從事他喜歡的工作。
安撫好這三個彆人眼中的刺頭兒,編纂市誌的工作終於開始緩慢進行了,進展雖然不快,但是工作隻要開始啟動了,就意味著希望。
他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整理檔案資料,劉好好沒有把任務全推給他們,自己拿著針線和檔案夾,坐在政研室的辦公室裡縫檔案。
李文明好奇地湊過來,“劉主任,你們方誌辦的那三個刺頭兒是中了什麼邪?最近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竟然開始乾活了,我那天加班回去,看到你們方誌辦的燈亮著,他們仨竟然在資料庫加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啊?”
“領工資乾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劉好好笑道。
“我發現咱們劉主任還真是有一套啊,”李文明朝她豎了個大拇指,“我那時候還讓你彆搭理那三個刺頭兒,結果這才沒多久呢,他們竟然對你一口一個‘劉主任’叫得心悅誠服的,你到底給他們灌了什麼迷魂湯啊?”
“我這是以德服人。”劉好好半開玩笑地說。
李文明大笑,害羞的毛正平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望著劉好好的眼神卻帶著濃濃的崇拜與尊敬,劉好好隻比他大三歲,卻已經是部門裡的副主任了,撇開她京大曾經是京大老師的身份不論,她本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就非常值得人學習。
她永遠是辦公室裡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的,她平時不是在方誌辦,就是在政研室,就算挺著大肚子行動不便,也時時刻刻都在工作學習,就連看報紙她也是在搜集資料,不像其他人那樣抖著報紙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