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也沒什麼事,還不如在這裡多待一陣。”陳彤苦笑,她跟了劉好好四五年了,兩人也漸漸熟絡起來,她家裡的很多情況劉好好也都很清楚,包括她現在和丈夫已經沒有任何感情,過著名存實亡的婚姻生活,她壓根就不想回家,恨不得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能待在單位。
陳彤的丈夫是當地的農民,人很壯實,當年陳彤在這裡插隊的時候,他一直很照顧她,那時候她還年輕,半是出於感激,半是貪戀有人照顧她,腦子一熱就義無反顧地嫁了。
結婚之後才發現兩人的文化程度相差太多,沒有共同語言,最重要的是兩人的性格和人生目標完全不同,陳彤是個很上進的人,無論是在插隊的時候,還是工作之後一直沒有放棄學習進步,已經在夜大裡讀完了本科,她的丈夫和婆家人卻對她很不理解,覺得她身為一個女人,竟然不安安分分地在家裡燒飯帶孩子,白天工作晚上還要讀書,成天不著家,不是一個好女人。
雖然沒有對她動過手,但卻罵罵咧咧挑剔個沒完沒了,陳彤的個性也很強,待得煩了,索性就長期住在宿舍裡不回家了,她的婆家人都是普通農民,對縣政府還是有些畏懼的,沒敢追過來吵吵嚷嚷,日子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過下去了,表麵看起來相安無事,但是到了每年過年的時候,她卻是怎麼也逃不掉,必須回家的,所以也格外苦悶。
“回家陪陪孩子吧,畢竟是你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就不擔心在那樣的環境裡長大,影響了孩子的將來?”劉好好勸道,做了母親之後,大概是移情作用,她不僅心疼未未,也見不得彆的孩子受苦。
“反正他們也不要我這個母親,”陳彤苦笑道,“我婆婆天天對著他們灌輸我的壞話,我每次回去,他們不是躲著我,就是學著大人的樣子罵我,甚至還對我動手……”
她也曾經對孩子有過疼愛,有過愧疚,但是一次次的失望,讓她對孩子的愛漸漸冷了下去。
她不是劉好好這種母愛爆棚的人,沒辦法無私地付出自己的母愛,當孩子對她沒有回應的時候,她也報之以冷漠。
“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是你婆婆幫忙帶,你平時也不回家,和孩子們的感情生疏,他們自然一下子就被挑撥了,雖然父母子女有血緣關係維持,但是後天沒有付出,感情一樣會疏離冷淡。我之前還聽有人說過,這孩子晚上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所以我們家未未自生下來開始,除了我在外出差,一直都是跟著我睡的。陪孩子的時間其實用不著太多,隻要堅持有效陪伴,和孩子的感情也壞不了。”
劉好好並不是在炫耀自己成功的母子關係,而是真的為陳彤擔憂,她相信陳彤對孩子並不是毫無感情的,隻是她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目前的問題,索性選擇了逃避,但是逃避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
父母是唯一不需要培訓就能上崗的職業,這個年代有沒有太多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書籍,也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孩子在教育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大家都是在摸索為父為母之道,像陳彤這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就像劉好好的大學同學沈青華最後也是狠狠心和丈夫離婚,將孩子留給丈夫,自己義無反顧地飛往國外追求自己的學業與事業,在他們的人生規劃中,孩子雖然也有一席之地,但卻是可以首先舍棄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