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路遇子龍(1 / 2)

“常山郡在冀州西北麓, 為高祖所置,因依於北嶽恒山,故名為恒山郡, 後文帝繼,為避帝之名‘恒’故改名為常山郡。

“所謂滹沱河,司馬遷《史記》中稱為惡沱,而《山海經》則名之曰滹池。滹者,呼嘯也, 沱,滂沱也。至於為何以此名之, 咳咳,大家見眼前之景,想來不必我再多言。”

河流湍急,千堆滾雪, 有種拍岸碎石,要將一切擊潰的凶猛。

荀柔被帶著水汽的冷風撲臉, 嗆咳了幾聲, 覺得老子李耳寫《道德經》時, 定是沒見過這樣的河流, 否則定不會認為水是天下至柔之物。

還柔呢,天下凶兵也不為過。

“此河發於並州雁門郡戍夫山一帶,先經夏屋山、句注山向西, 自原平縣再折向東, 橫穿太行, 自上俯衝而下,水積高勢,故而如此洶湧。此地心之引力, 萬事萬物皆受此力,欲上則必抗其力,欲下則受惠於此,先前在家時,我們有一課曾專門講過。”

無論常山還是滹沱河,都是軍事要地,在曆史上也留下不少痕跡,荀柔在河岸邊一路緩緩講完,放學生們自行組隊,或繪製山川地圖,或觀察水勢,查驗清濁。

當然,也有如荀錚一般,天生對地理少點天賦,走到野外就不分東西,地圖就看不明白,那隻能原地生火燒水,準備飲食。

荀柔說了半天話,坐下休息,側眸向旁看去。

從方才起,就有兩個青年一直牽馬跟著他們。

兩人看上去與他年紀相仿,容貌端正英氣,身材高大勁健,穿著不惡,腰懸佩劍,器宇軒昂,大抵是附近的富家驕子,沒事湊熱鬨。

所以先前典韋表示此二人有武藝時,荀柔並沒著急讓他將人趕走。

此時課也上完了,兩人卻還不走,不止不走,還向他迎過來。

“我等本地鄉民,今日聽君一席話,方知本地尚有如此舊事,深感君子教誨。”兩人說話文質彬彬,脫履就席,伏拜致謝,“願奉鮮梨一囊,雖隻微末之物,聊表謝意。”

“二位郎君客氣,”荀柔還禮,接受禮物,一笑道,“聽聞真定梨聞名天下,我方才所說不過尋章摘句而已,兩廂比較,倒是我賺得多了。”

他這般隨意態度,頓時讓兩人也不由放鬆許多,起身來相視一笑。

“在下常山真定縣趙雲,表字子龍,這是我好友,夏侯蘭,表字君衡,敢問先生姓名?”

荀柔微微一愣,沒想到這麼巧。

他一路沿太行山往上,走到常山郡,若說一點不想圍觀一下趙雲那是不可能。

但這樣隨意遇見,實在太巧。

“在下潁陰荀柔,表字含光。這位是我之家人,陳留典韋。”

“君莫非斬首逆賊張角之人否?”趙雲與夏侯蘭表現得比他更驚訝。

“...慚愧。”有些事,過了很久,還讓人記憶深刻,對荀柔來說,就是當初斬首張角。

“卻不知大德當麵,實在有失禮,我等冀州之民,當謝君恩,還請君受我一拜。”趙雲與夏侯蘭對視一眼,再次俯身拜下。

這就誇張了,荀柔隻好起身,將兩人托起來,“不敢當子龍與君衡之謝,在下...說來慚愧,被其人所虜,奮力一搏,出逃而已,並不值得誇耀。”

素衣的青年,姿容美貌,氣質雅重從容,此時露出羞澀之意,卻又如此謙虛,更讓人生出好感。

“全賴荀君之力,戰事如此迅速結束,否則。冀州百姓尚不知還要被逆賊禍害幾時。”趙雲按劍而坐,坐姿恭敬端正。

“逆賊作亂之時,抄掠臨郡中山,常山本地亦有小叢反賊來此,其行事可謂凶悍。”夏侯蘭好奇道,“那張角必也是凶暴非常吧?”

荀柔微微一笑,“那大抵讓君衡失望了,張角本人武功並不出眾。”

夏侯蘭露出驚詫表情。

“聽說其人是以巫覡符水,蠱惑於人,並無武略也不奇怪。”趙雲點頭,看向荀柔表情卻更為欣賞,“若是旁人有此功績,必然誇耀四方,君名舉海內,卻謙退如此,果然是賢德君子。”

荀柔已經習慣,這年頭的人動不動就是彩虹屁,隻是再次表示謙虛客氣,不必尊稱,請用表字平輩稱呼。

水已燒開,荀錚倒水奉前。

荀柔拿了一枚梨給他,又向趙雲夏侯蘭二人道歉,表示招待不周,沒有酒水。

當然,這就是慣例的客氣。

他的學生們年紀偏小,他是不讓他們飲酒的,最多就是族中宴會一盞應景,他自己過去也是如此,近來才開禁,不過他本來對酒就無可、無不可,並沒有什麼愛好。

隊伍中唯典韋好酒,但要為護衛安全,平時也就吃飯時,在店中喝一些。

“這有何難,”趙雲豪爽道,“我家就在附近,家中常備美酒,如蒙不棄,願儘地主之誼。”

喝酒結交趙雲,還是就此彆過,這簡直不必選。

“豈敢,固所願爾,隻是眾學生尚未完成功課,不知可否稍待片刻。”

“聞荀氏乃潁川名族,不知含光帶學生來此為何?”夏侯蘭問道。

“自然是遊學,”荀柔含笑答道,“冀州居域中之地,有山川之壯,河澤之麗,東望渤海,又有如沙丘這般曆史遺跡,學者若不能遍行天下,至少當至此處一遊。否則皓首窮經,困於方寸之間,不知天下之大,不知世事複雜,人心各異。”

夏侯蘭連連點頭。

作為冀州人,聽到這樣的讚美,當然再沒有不高興的。

“方才聽...含光所講,滹沱之洶,乃是因為地中有引力為之?這是何理?”趙雲感興趣的問道。

荀柔拿起一枚梨,“我若是鬆手,子龍以為,此梨將會如何?”

“當是滾落於地。”趙雲並未因為問題簡單而輕乎,而是神色端正的回答。

“不錯,可子龍以為,其為何會落地?”

“自然是梨自有重。”

“既然有重,為何我放於地麵,此果並不下陷?”荀柔將梨子放下。

“地載萬物,自然是因為地自承之。”

荀柔拎起梨柄,“如此,為何梨又不落?”

“此為君之力也。”

“托與手中,提於手中,梨故不落,蓋因托與舉之力同也,地亦如此,因有力而可承之。”

趙雲想了想,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