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工業,還是最重要的(1 / 2)

如果是十年前的話,小型的化工廠還是有生存空間的。

但是,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很多小化工廠要麼被迫升級,要麼被迫關停,沒有第二個選項。究其原因,是市場競爭太激烈了,而隨著技術的更迭,原本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已經支撐不起一家小廠。而要開發新技術,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測仿技術的話,你就好比進入了一個林子,但好歹你知道要去林子裡麵找什麼,而且腳下還有一條小路。如果是原創發明的話,就好比闖入了一個原始森林,裡麵有什麼你完全不知道,而且也無路可尋。能找到什麼,完全靠個人靈感,靠運氣。

在舊產品不斷降價,利潤不斷被壓縮的情況下,能堅持下來的小廠都是在苟延殘喘的。

如果有統計的話,會發現近些年來,這些中小的廠是關停的關停,倒閉的倒閉,被兼並的兼並,並沒有多少路可以走。杜清和自認,雖然工業興國是很好的,可這已經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轉的了。沒有過億資金,進場都是小玩家。哪怕是過億的投資,也玩不出什麼花樣來。

不是說小廠沒有存在的價值,在外國就有不少的小廠,專門做一種產品。但是,這種產品卻能遠銷全球,每年都有幾百萬美刀,甚至幾千萬美刀的進賬。中國呢,對不起,哪裡有廠子可以沉得下心隻做一件產品啊!

產業升級,看似高大上,看似為了環保,實際上也是在向用人成本、向場地租金等等成本妥協。

李維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一聽說是什麼罐頭廠,他歎了口氣:“現在做罐頭,哪裡還有出路!”

“做果酒呢?”

杜清和笑道,“低度果酒。”

“如果找到銷路,還是不錯的。”

李維忍不住說道,“可低於十度的酒,是有保質期的。就跟啤酒一樣,你的酒要是沒有銷路,就抓瞎了。”這話說得在理,因為這也是國產啤酒越來越難做的原因。哪怕是最富盛名的青島啤酒,哈啤什麼的,銷量都是在下降的。反而,國外的啤酒品牌,什麼百威、嘉士伯卻在上升。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質上麵偷工減料,用的麥芽偷工減料,還基本不用啤酒花。這樣的啤酒,淡而無味,根本比不上外國品牌。總的來說,中國的啤酒拚價格,國外啤酒拚品質。中國啤酒搶中國市場,國外啤酒賺全世界的錢。

而在中國消費升級之後,人們意識到貴一點點的外國啤酒品牌比中國啤酒好喝多了,那麼中國啤酒的銷量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杜清和知道,啤酒行業更重要的特征是——市場導向型的行業。

有人就奇怪了,啤酒怎麼可能是市場導向型的行業呢?事實上就是如此,因為啤酒的保質期特彆短,特彆是中國這種淡到不行的啤酒,保質期隻有一個月左右。要是罐裝啤酒,那還能堅持個四個月。也就是說,純生啤酒要是在一個月之內賣不掉,那麼就過期了。

保質期短,還不好賣,國產啤酒能起來才是怪事了。

說到底,這就是國產啤酒的悲哀,品質幾乎沒有,就靠低價搶市場。可隨著養生觀念增強,已經有很多人少喝酒了,這對國產啤酒的打擊太大。咳咳,還有一個關鍵是,露天大排檔少了,啤酒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杜清和歎了口氣:“什麼都不好做啊……”

李維認真地說道:“聽我的,要是建工廠,還是建化工廠好。我保證,隻要有三千萬的投入,我能給你做出三個億的產值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