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救命(1 / 2)

以RE原液為主要原料的新藥被命名為蕤複康,是一種淡棕色的液體,微甜有清香,但因為氧化速度極快,需要在特殊玻璃瓶裡密封保存,並且及時服用。

實驗室研究發現,RE原液氧化變性以後失去了對腫瘤細胞的抑製和殺滅作用,對表皮細胞的修複作用卻明顯加強,口服或者注射進入人體,也可以快速清除炎症和修複血管損傷,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年輕的王醫生剛開始對醫藥公司送過來的藥物說明,壓根不相信。

洋洋灑灑一大段,寫得簡直就跟街頭賣藥小廣告一樣,包治百病,無所不能。

要是哪家企業真出了這麼一種藥,她覺得這個世界都能直接翻天了。

所以當初,就連找願意合作的醫院,慕清都是用了自己的人脈關係才艱難搞定的,人家還是不甘不願,感覺冒了很大風險。

因為采取的是雙盲測試,不止病人,連醫生都不清楚自己給出的究竟是新藥還是安慰劑,但依然要定時上報服藥以及病情的變化情況,還有醫藥公司,以及藥管局相關人員不定時的抽查和記錄:監測病程發展,尋找未知的副作用,當然,更重要的是和對照組比較,判斷新藥是否產生了積極的治療效果,有沒有繼續下去的價值。

新藥的臨床實驗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尤其對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小藥廠來說,成本高昂是一方麵,風險控製,更是合作醫院最擔心的一件事,雖然主管醫生也會有一定的補貼,但是在工作量加大以及可能麵對的風險麵前,那點補貼簡直不值一提。

其他老資格的醫生,對這種申請測試的新藥都是不屑一顧的,根本不願意讓自己手裡的病人實驗這種新藥——國內沒聽過名字的小藥廠,風險太大,手續還麻煩,要是萬一病人吃出點問題來,還不是首先找醫生的麻煩。

最開始王醫生也是類似的想法。

要不是主任施壓,加上李杏芳的病情已經到了晚期,基本就是拖延時間了,王醫生也不可能給她推薦這種新藥。

即便如此,她也還是提心吊膽,生怕新藥出現一些讓病人根本無法接受的副作用。

王醫生參加工作沒幾年,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了醫生的無奈,這幾年在她手裡離世的病人,沒有上百,也有大幾十個了,可除了儘人事聽天命以外,就算是目前最先進的醫療手段,在很多絕症麵前,也依然無能為力。

王醫生本來想著,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利用臨床試驗的機會,用那點杯水車薪的補貼,幫幫這慢慢走向絕望的一家人。

當然,要是還有哪怕零星半點的效果,就更好了。

但是,出乎她意料,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種新藥的效果,明顯到了她已經完全無法忽視的程度。

用新藥的第一個月,李杏芳的精神就有所好轉——這也可以解釋為安慰劑的效果,畢竟人類的大腦經常展示奇跡。

當時,科室裡還有另一個也在關注新藥的老醫生,看了看李杏芳最近的檢查報告:“不要高興得太早,我以前也有個類似的病人,服用安慰劑效果不錯,但是起效的時間很短,沒多久以後病情反而加速惡化,很快就離世了。”

聽到這話,王醫生的心忍不住一沉,越發悲觀起來。

“王醫生,俺覺得這個藥吃著人特彆舒服,精神頭好了,咳嗽的時候都沒有以前難受了。”

雖然病人是這麼說,王醫生也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不過還是認真的記錄了下來。

畢竟麵對絕症,哪怕隻是稍微緩解痛苦,也有它的價值。

可是到了第二個月,當王醫生拿到最新化驗結果以後,就徹底坐不住了。

安慰劑的功效……應該沒有這麼明顯吧?

李杏芳的病情,竟然有了明顯改善!

這可是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惡性腫瘤細胞已經從她的肺部轉移到了頸部淋巴結和肝臟,錯過了手術根治的最佳時機,而且因為對化療反應過重,以及經濟條件的限製,她隻做過兩次化療,之後就隻能選擇保守的藥物治療——效果還相當有限。

這是一個典型的晚期病人,除了靠化放療稍微延緩病程進度以外,現代醫學已經幾乎做不了什麼了。

而且,這個病人的病情惡化速度非常快,她是兩個月前入院的,入院前,在當地接受過一次化療,來到這邊後又做了一次,病人的身體就明顯承受不住了,王醫生勸過患者家屬,她這個情況倒不如回家接受保守治療,或許反而能活得稍微久一點。

誰能想到,在施用新藥一個月後,她的各項癌症指標都得到明顯改善,其中甲胎蛋白濃度降低最明顯,癌胚抗原和糖抗原125也比上個月有所降低。

李杏芳的丈夫,那個沉默的高大漢子,膽戰心驚打量著醫生的臉色:“王醫生,是不是結果不太好?你跟俺說,俺撐得住。”

王醫生的神色變換幾次,有一種想呐喊尖叫的衝動,又強製自己壓了下來,很保守的對病人家屬說:“現在還不確定,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這些血項指標隻能作為輔助診斷,真正判斷病情好轉與否,還需要拍片,甚至進一步的穿刺檢查。

但是等病人家屬離開以後,她終於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一個箭步衝到自己曾經的代教老師跟前:“張老師,您幫我看看這個病人的指標,這變化也太大了吧!”

張醫生是科室裡的老資格,性子慢悠悠的,先是叫小王穩著點,不要冒冒失失的,反而容易叫病人緊張,然後才拿起最新的血檢結果開始看起來。

“這個數據還可以嘛,哪裡不對勁了?”他奇怪的問。

王醫生這才想起什麼,趕快把前幾個月的血檢結果一起翻給老師看。

張醫生也是一愣,首先確認了名字,又反反複複看了幾遍,然後忽然想起來:“你這個病人,是參加新藥臨床實驗的那個?”

王醫生點點頭:“對,就是她,上個月才開始用藥,沒想到見效會這麼快。”

邊上一個醫生聽到兩人的對話,也好奇的伸過頭:“那個新藥怎麼啦?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我就說嘛,小藥廠還是不靠譜,萬一出點問題,那可就是大事了。”

誰知另兩人卻並沒有附和他的話。

張醫生敲了敲病曆資料,對小王說:“這事兒我也拿不準,你還是趕緊跟主任彙報一下,看是不是還要多開幾個檢查。”

王醫生點點頭,趕緊往主任辦公室去了。

那個醫生聽的迷迷糊糊的:“怎麼啦?到底是不是出事兒了?”

張醫生抓抓腦袋:“我看著像好事……要萬一呢……”

他說得含糊,手下卻突然快速忙起來,開始篩選自己手裡的病人病例。

二期臨床實驗並不是同時大批次展開的,尤其像抗癌藥,風險大,涉及的醫學倫理問題又比較敏感,隻有找到條件合適的病人,經過醫院批準,病人,病人家屬,主治醫生以及科室主任的同意,才能申請到新藥,納入實驗人群。

據他所知,蕤複康這次的實驗名額還沒有報滿——一方麵是藥廠名氣小,醫生和病人都有顧慮,另一方麵是因為對方的要求也很細致,不是隨隨便便一個腫瘤患者就能加入實驗的。

剛開始還有想用良性腫瘤患者蹭補助的醫生,笑話那個藥廠小氣,說照他們這麼篩選下去,可能一輩子都湊不到要求的實驗人數。

誰想到,效果竟然這麼明顯呢?

像京城這種大醫院,哪個腫瘤醫生手底下沒有幾個絕望的晚期患者,在靜靜等死呢。

人老成精的張醫生還在研究病例的時候,科室主任帶著王醫生走了進來,拍拍手對科室裡的醫生說:“你們都整理一下手頭上的病例,看看跟蕤複康的要求對不對得上,要是對得上的儘快報到我這裡來,動作慢了可彆怪我沒提前通知。”

然後科室主任又跟著王醫生,去病房看那個參與實驗的病人了。

旁邊那個醫生從科室主任嘴裡聽出一點彆樣的味道,伸過頭悄悄問張醫生:“到底怎麼了?你先給我一句準話,等下請你吃飯。”

李醫生也用很輕的聲音對他說:“那個藥效果好像很好——前所未有的好。”

“什麼?”那醫生一蹦就起來了,“那藥還真的有用?早知道我當初也幫病人申請參加實驗了!”

他這話一起,所有醫生的目光,都被他的聲音吸引著轉了過來。

李醫生額頭上的青筋跳了一跳。

這家夥可真存不住話,一頓飯可不夠,至少也得請自己吃一個禮拜才行!

“就是那個抗癌新藥?檢查結果很不錯?”

“究竟有多不錯?跟我們說說看,我手裡也有幾個晚期病人呢。”

“這個藥對中早期效果怎麼樣?反應大不大?對肝腎功能的損傷情況怎麼樣?”

李醫生壓根沒有回答他們的話,隻是埋頭開始翻病例,半天才回了一句:“先往主任那裡報吧,搶不搶得到實驗名額還要兩說呢。”

他這話讓不少人如夢初醒,有人手忙腳亂開始翻手裡的病例,也有些直接把電話打了出去。

現如今癌症發病率這麼高,像他們這種腫瘤科醫生,誰還沒有幾個來問情況的親戚朋友呢?這種和臨床試驗新藥有關的消息傳出去,那也是個很大的人情了。

其實新藥的臨床實驗,在某些病人群體裡一直是一件很受歡迎的事情——尤其是現有治療方式效果不好的時候,還沒有上市獲批的新藥,幾乎成了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

而之所以蕤複康遇冷,主要還是研發這種藥物的藥廠太沒名氣——但凡是哪種在國外已經獲批的藥,為了通過審批而在國內再次開展臨床實驗,那名額早就被搶瘋了,哪裡能剩到年輕醫生手上。

或者但凡稍微有點名氣的大藥廠,就算是從未上市過的新藥,也不至於之前那個冰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