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勉強湊合的電動跑車】(1 / 2)

重生野性時代 王梓鈞 6785 字 3個月前

某國道偏僻路段。

宋維揚、李蘇褔、王傳孚正圍著一輛跑車,旁邊還有幾個工程師,以及對電動跑車感興趣的“馬氏黃埔”一期生。

“這輛車的外形設計還行,抄的是國外哪一款?”宋維揚拍著引擎蓋問。

李蘇褔解釋道:“仿照的蓮花111s,底盤也用的是蓮花。”

“蓮花同意了嗎?”宋維揚問。

李蘇褔笑道:“這件事情,我還有意外收獲。馬來西亞的寶騰汽車,在1996年就控股英國蓮花跑車,前段時間正在進一步談收購,寶騰100%控股蓮花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我為了給電動跑車找底盤,親自去馬來西亞拜訪寶騰老總。一來二去就熟悉了,寶騰同意授權我們使用蓮花底盤,而且還給了我蓮花跑車的中國大陸獨家代理權。”

這事兒說白了就是互惠互利,蓮花跑車一直沒在大陸銷售,此時99.9%的中國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牌子。而寶騰則看好吉利的汽車銷售渠道,把蓮花的獨家代理權交給吉利,無非是想讓李蘇褔幫忙開拓中國市場。

而李蘇褔也不吃虧,反正他也要賣吉利汽車,把蓮花跑車搭配著一起賣就行了。自家的車主打低端市場,蓮花跑車主打高端市場,正好能填補自身的市場空白——寶騰為了開拓大陸市場,代理費用幾乎為零,全部采用銷售分成的方式。

世界就是如此巧妙,另一個時空的十多年後,李蘇褔不但收購了奔馳母公司9.69%股份,還收購了寶騰49.9%的股份,蓮花跑車也等於是李蘇褔的品牌。沒想到現在為了做電動跑車,陰差陽錯之下,李蘇褔和寶騰提前有了接觸和合作。

宋維揚又問:“聽你們在電話裡說,這輛電動跑車還有很多缺點?”

都不用工程師來解釋,王傳孚就直接說道:“首先是電池包太重了,足足有0.52噸,車子拆開裡麵全是電池。”

“確實挺重的。”宋維揚點頭道。

王傳孚又說:“然後是電機的問題,這個讓程工來講。”

程工名叫程相懷,是從某國企外來的機電工程師。他指著車子詳細解釋道:“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打算使用180kw的交流電機,再配一個2檔的變速箱。但這個計劃還沒正式開展,就直接選擇放棄。一是交流電機結構太複雜,瞬間過載能力和電機轉速提高都很受限製,長時間工作會產生損耗,維護成本大大增加。另外,這種電動機長時間工作會導致功率過大,內部電刷冒出的火花使轉子發熱,造成高頻電磁乾擾,會影響車內其他電器的性能。二是電動汽車跟傳統的燃油車有很大區彆,變速箱問題,以我的能力根本沒法解決。”

宋維揚聽得七竅通了六竅,不懂裝懂問:“然後呢?”

程相懷又說:“然後我們就選擇了異步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結構簡單,設計難度低,生產成本低,維修還很方便,但同時效率也低,而且調速性能差。我們放棄了2級變速箱計劃,采用異步電機配單速變速箱。這樣一來,就把之前的問題解決了,但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為了達到預期的續航與速度,電池組從60kwh增加到80kwh,不但電池組的重量和體積大大增加,而且因為使用單速變速箱,中高速行駛時非常疲軟。這輛車隻能在固定檔位上逐步加速,高速狀態無法變速,作為一款跑車是不合格的。”

從比亞迪過來的電池專家彭秋則說:“這輛車裝備的單速減速器,在中低速環境下,比傳統燃油車的性能更加優秀。但到了中高速階段,因為電機需要保持非常高的轉速,大大提升了電機的溫度和耗電,從而影響整車的續航能力。我們測試了一下,這輛車以中低速狀態行駛,大概可以跑450公裡。但如果長時間保持中高速行駛狀態,續航能力直接降到380公裡以下。這跟傳統燃油車恰好相反,燃油車跑得越快耗油量越低。”

宋維揚總算聽懂了:“我明白了,現在就三個問題。電池組太重太大,高速狀態無法變速,還有就是高速行駛會降低續航裡程。”

“沒錯。”彭秋說。

程相懷又說:“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選用的電機,是通用汽車的電機。把人家的車子買來,拆了電機裝到咱們的車子上,這樣是根本沒法商用的,除非能夠得到授權。我也帶人進行了仿造,倒是能夠做出來,但性能卻遠遠不如。”

宋維揚道:“那就去獲得通用的授權唄。”

程相懷笑道:“通用的電動汽車,事實上已經停產了,隻不過沒有正式宣布而已。主要是通用的電動汽車續航能力太差,理論上隻能跑140公裡,實際上跑120公裡就不行了。這還多虧了宋先生的奇思妙想,把幾千塊筆記本電腦的電池連在一起,直接就讓續航能力提升數倍。”

“我就那麼隨便一說,具體電池包還是你們在做。”宋維揚非常謙虛。

程相懷繼續說:“通用電動汽車的電機技術,其實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來源於一家叫做acpropulsion的工作室。先有這個工作室搞出電機,後有通用的電動汽車,兩家屬於相對獨立的合作關係,通用投資控股了acpropulsion工作室。我為了尋找合適的電機,專門拜訪了acp工作室的艾爾·科科尼先生,他正準備解除與通用的合作,自己獨立出來組建acp電動汽車公司。”

宋維揚笑道:“你是說,讓我把那個艾爾·科科尼挖過來?”

“對,他的資金有限,自己做電動汽車肯定不夠,我估計200萬美元就能連人帶技術一起挖來。”程相懷說。

宋維揚道:“那行,就挖他,300萬美元以內都能接受。”

事實上,當初宋維揚、李蘇褔和王傳孚組建特斯拉的時候,說是小打小鬨,一人投資500萬。那些錢現在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宋維揚後來還追加了500萬投資,直接變成了公司大股東。

再花200萬美元,把美國工程師連帶電機技術一起挖來,絕對屬於非常劃算的事情。

這明顯屬於技術和人才撿漏,第一個吃螃蟹的通用電動汽車,賣了好幾年隻賣出1000多輛,生產車間已經停了大半年,現在還庫存著好幾百輛沒有賣出去。有好幾家國外汽車廠商,都在研發自己的電動汽車技術,但續航能力死活不能提高到200公裡以上,而且充電速度慢得急死人。

於是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動汽車前景廣闊,但此時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至少通用汽車那邊,已經放棄了電動汽車的研發,相關的電機工程師隻有辭職一條路可選。

曆史上,那位叫艾爾·科科尼的工程師,確實離開通用自己創辦acp電動汽車公司。但半年時間不到就陷入窘境,其生產的電動汽車一輛都賣不出去,艾伯哈德投資15萬美元就獲得這家公司不少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