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1 / 2)

風長夜冷,院中月光透過竹柏,樹影婆娑,宛若水中搖曳的藻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這是蘇軾“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後尋常的一個夜晚,月色格外美。

蘇軾很高興,而且剛好今晚張懷民,他的至交好友也沒有睡覺,於是兩個人便在庭院裡散步賞月。

張懷民有些困倦,上眼皮重重的搭在下眼皮上。

“懷民,快看天上,天幕又出現了。”蘇軾輕拍了下張懷民的肩膀,聲音中透露出一絲雀躍。

張懷民稍微打起了一點精神,這一看他倒是不困了。

天幕此時不像白天出現時那般顯眼,反倒是像月亮一樣柔和,維持在了一個清晰但不擾民的亮度。

如果不抬頭往天上看的話,是感受不到天幕存在的。

令張懷民更為驚奇的是,天幕自出現後便不像上一次那般自顧自的放映,而是一直處於靜止的狀態。

皎潔的天幕大體上分為了上下兩個部分。

上方:是否觀看

下方:是 否

天幕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可以由我們自己決定看不看嗎?

這樣做的話,代價是什麼?

錢財,名聲,還是——人的壽命?

張懷民當下思緒紛飛,沒等他猶豫完畢,蘇軾伸出手臂,興致勃勃地往“是”的方向輕輕一拍。

“子瞻兄,此舉莽撞了啊”

張懷民挑眉,嘴上這樣說,但手上的動作卻是不慢,跟幾乎蘇軾前後腳便點了“是”。

“懷民兄,難道你不想知道這次天幕會講些什麼嗎?”蘇軾反擊道。

涼風吹過,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距離上次天幕出現已經有十日之久了,天幕接下來會講些什麼呢,兩個人就地躺下,找了一個舒服的姿勢,聚精會神地等待天幕開始。

天幕開始有了變化,音樂率先響起,非琴非笛,與其他熟知的樂器截然不同,演奏得格外鏗鏘熱烈,活潑奔放。

和著明快動感的音樂,天幕上的字時而扭曲,時而跳動,女聲卻是一本正經:

【一個擁有正式編製的國家公務人員,緣何在出仕與辭官之間反複橫跳?】

出過仕,辭過官,張懷民腦海裡閃過好幾個名字。

範圍有點大啊,他暗自感歎。

【身為將門之後的他,究竟是如何淪落到蹭吃蹭喝,窮困潦倒的地步?】

將門之後,四個字依次放大再縮小。

蹭吃蹭喝,窮困潦倒不僅放大,還抖動,生怕人注意不到。

到這裡,張懷民心裡劃過一絲不好的預感……

這描述怎麼這麼像一個人呢。

【是真名士自風流,還是心甘情願地躺平?】

張懷民幾乎可以肯定是誰了。

【歡迎走進本期節目,帶你了解不一樣的——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