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2 / 2)

砰,天幕適時炸開了朵朵煙花,五彩斑斕,絢爛至極。

但是張懷民此時卻不敢看身旁人的臉色。

眾所周知,蘇軾最為推崇靖節先生。

蘇軾氣急,噌一下地坐了起來。

“胡言亂語,妖言惑眾!陶令公欲仕則仕,欲隱則隱,那是不以求之為嫌,不以去之為高。氣節高尚,自然率真,豈能是躺平一言以蔽之?”

雖然不明白躺平為何能與真名士自風流扯上關係,但是躺平二字,顧名思義,想也知道不是什麼好話。

蘇軾身為陶淵明的頭號迷弟,自然見不得自家偶像被天幕曲解,吹胡子瞪眼,一頓輸出。

【陶淵明被選入高中語文必修的這篇《歸園田居》(其一),意味深長,可以說這樣說,這首詩就是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這首詩。】

東晉 柴桑縣

二月初, 冰消雪融, 楊柳吐綠, 雖還有些倒春寒,但這並不妨礙人們漸漸地走上了街頭巷陌。

一身青色衣衫的少年怔忪地看著天幕,少年的眉眼清秀羞澀,身姿纖長而不瘦弱。

十五歲的陶淵明目若朗星,眼底清澈乾淨,盛滿了快要溢出來的好奇。

這時候的他,還沒有蛻變成後世名滿天下的五柳先生。

未來的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幾乎是一個所有人都感興趣的話題。

而他,顯然是幸運的。

不同於曹操隻單論他的文學成就,天幕明確地說明了他的一生就是這首詩。

陶淵明很好奇,究竟是一首什麼樣的詩,才能夠代表他的一生呢。

天幕緩緩打出《歸園田居》(其一)全文。

琴音渺渺,女聲輕而溫柔,像是早春時節潺潺的溪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蘇軾屏氣凝神,直到聽完這四句才滿意地舒了口氣。

“陶公的詩是真的好,每次身體不舒服,我都要拿他的詩來讀。”

他的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天音的講解無疑在他的心裡埋了一個鉤子,要知道他可是和了陶淵明整整六首《歸園田居》的人。

講不好的話,即使是神仙,他也要理論一二。

【陶淵明所生活的東晉是一個重視門第出身的時代。他的曾祖父陶侃以軍功起家,位極人臣,官至大司馬。而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為人淡泊寧靜,灑脫自在,是當時的一流名士。】

天幕實時放出了陶侃,孟嘉的影像。

陶侃手持利劍,氣貌雄偉。

孟嘉手執書卷,儒雅淡泊。

【但名將之後不等於名門望族,受士族集團的打壓,輪到陶淵明這一代的時候家族地位已經衰落了,他的祖父做到了太守,而陶淵明的父親卻沒有任何官職,隻能“寄情風雲”“淡焉虛止”。】

【“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受兩位先祖出則忠君愛民,入則超凡脫俗的家風熏陶,年輕的陶淵明,他的誌向是出仕,是渴望建功立業的。】

畫麵接著打出了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字樣。

陶淵明跟著點頭,他始終為自己的祖父們感到驕傲,由平頭百姓變成了士族,即使是最低的一等,也足以令人敬佩了。

他們陶家可沒有能夠世代蔭襲的特權,沒有奢華富貴的享受。但是說實話,他還是很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

悠閒清靜,看樹木交錯成蔭,聽候鳥啼鳴。每天學琴讀書,隻要有所思,有所得,就很快樂了。

【以當時的門第標準來算,陶淵明隻能算是寒庶士人。“弱年逢家乏”,於是來自潯陽江畔沒落的貴族,懷揣著一顆建功立業之心開始了自己的遊宦生涯。那年,他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