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2 / 2)

【這場戰爭的結果,確立了南北對峙的格局,東晉得以喘息,進入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

【但是在戰爭結束的第一年,想來也知道為了征兵打仗,底下的平民日子不好過,他家雖然好一點,但當時也到了困頓的地步。“弱年逢家乏”,便是這個時候。】

畫麵又轉到了青年身上,和剛開始相比,他更削瘦了,眼圈烏黑,看起來很是疲憊。

將手裡的書卷收攏合好,他起身向門外走去。

【一方麵是自己的誌向,一方麵確實是家境每況愈下。二十歲的陶淵明就這樣一頭撞進了俗世塵網之中,一去便是三十年。】

蘇軾頷首,他知道天幕接下來要講到陶令公的出仕生涯了。

論起來,他此時的處境與陶公倒是有幾分相似,但是陶公率直,他是自己請辭,不為五鬥米折腰,而自己是被貶謫,貶謫再貶謫。

想到這裡,蘇軾自嘲一笑。

天幕流動,宛如一張展開的畫卷般,出現一幅芳草遍地,落英繽紛的美景。美景慢慢向左滑動,出現一個身著青衫的身影,那人極目遠眺,衣袂飄飄,頭頂青鬆,腳踩清泉,一個寧謐美好的詩意畫麵就這樣躍然紙上。

“氣韻生動,形神兼備,隨類賦彩,真是妙極。”趙佶滿意地捋了捋胡須,雖然他當皇帝不行,但是在書畫一道是實打實的大家。

其他朝代的反應不外乎如此,不同於詩作文章需要一定的欣賞能力,畫好不好看卻是一眼能看出來的。

而順著陶淵明視線的前方看去,畫卷的右半部分又變了,與之前的和諧柔美不同,畫麵詭異又扭曲,血海之上是高樓殿宇,冠蓋如雲,但這些無一例外仿佛被刀劍砍斷了似的,支離破碎,不成整體。

趙佶皺眉“太過奇詭,反而毀了畫的隱逸之境。”

有人看到的是詭譎,有人看到的是血海,唯有在亂世中的人才能更加深刻體會到畫中真正的意境。

東漢

有許多謀士對陶淵明的處境感同身受,大爭之世,但是又有誰的心敢保證從未沒向往過安靜祥和的生活呢。

許都

曹操看著天幕上的畫卷,心中不由大怮,人,不是一開始就是梟雄的。

想當年他也曾經是一個嫉惡如仇的少年。為了匡扶漢室的目標,他願意舍身取義,去刺殺董卓。

然而隨著大局改變,諸侯征伐,這些年來,呂伯奢,陳宮,袁紹,許攸,年少時熟悉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被他幾近屠戮一空,甚至連城也屠了好幾次。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

這一次,他派人為荀彧送上了食盒,從上次天幕之後,荀彧就變得寡言少語。既然不能為他所用的話,他想荀彧知道自己的意思。

對於自己的所行所為,曹操不後悔,但是最後他……還是不可避免地迷失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魏晉選官的主要依據是九品中正製,陶淵明的家世不算特彆顯赫,所以在最開始的數年時間裡,道路且長,風波阻途,他奔波東西,得到的隻是溫飽而已。】

【這一情況直到他二十九歲,這一次他終於當上了官,出任江州祭酒。但是陶淵明在官場上是痛苦的。可以這樣說,建功立業的誌向和質樸求真的本性之間的割裂和鬥爭陶淵明始終是前半生的主旋律。】

【更雪上加霜的是,時局動蕩,官場黑暗。“密網裁而魚駭,宏羅製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對此他掙紮了十二年,時隱時仕,五次做官,五次歸鄉。】

天幕打出了陶淵明五次做官的具體經曆。

在劉宋之後改名陶潛的陶淵明為之一怔,想不到天幕居然對他這樣一個歸隱的小人物如此了解,畢竟有些經曆過的太久,連他都要忘掉了。

【公元405年,陶淵明的叔父憐他家境貧苦,設法將他委派到彭澤當了縣令。這是陶淵明第五次出仕,也是最後一次出仕。】

【到任八十一天後,那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

【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凶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

畫麵一轉,

“縣公,督郵大人您得罪不起啊。”有小吏苦苦勸道。

與年少時的清俊不同,曾經挺拔如鬆的腰板如今佝僂了許多,鬢角也染上了點點白霜。陶淵明聞言長歎“我豈能因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

眼見天幕裡的人取來筆墨紙張,蘇軾有些激動,熟讀陶詩的他自然是知道接下來陶淵明將要寫的文章: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辭呈《歸去來兮辭》。動蕩於仕與耕之間已經太久太久,陶淵明真的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