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2 / 2)

大宋 承天寺

看到這一幕的蘇軾眉頭緊皺,隨著天幕的播放心也跟著被狠狠揪緊住,一雙手不禁握緊又鬆開。

蘇軾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愛笑也愛哭,都快要到知天命的年紀了,一顆眼淚欲墜不墜地掛在臉上。

直到看到最後,那滴眼淚終於垂落了,他低聲抽泣道“陶公走了……”

張懷民同樣心裡難受,沉浸在悲傷之中。

和蘇軾張懷民一樣心情沉重的人還有不少,雖然陶淵明後期私德上有些令人詬病之處,但是看到天幕毫不遮掩地,把人葬禮上的情形放出來。

就好像自己也跟著參加了這場本該除了陶家人之外便無人知曉的喪禮般,心情低落。

人死如燈滅,早先的些許憤怒被死亡的悲哀覆蓋,即使是再冷酷無情的人看到這一幕也不由為之動容。

“好端端的,人怎麼沒了。”這是很多人的歎息。

…………

除了陶淵明之外似乎大家都很悲傷。

而陶淵明本人表示:我沒死,我活的好好的,你不要咒我啊。

“兒啊——你怎麼就這麼去了。”

這是握著他的手,淚眼婆娑的娘親。

看一眼,偷偷拿袖子抹眼淚,再一眼,又偷偷拿袖子抹眼淚。

這是他的父親,演技拙劣,所有人都能看出來他哭得不行。

但是這都無所謂了,家裡已經哭成一片了。

陶淵明沒想到,看到葬禮反應最激烈的居然不是自己,他甚至是這個家裡最冷靜的人。

反倒是自己的父母,心情完完全全被天幕牽著走。

一個兩個全都悲傷地難以自抑,掩泣垂淚,連自己的妹妹也跟著嚎啕大哭。

十五歲的陶淵明蚌埠住了。

“阿耶阿娘,我還沒死呢——!”

他深吸一口氣,聲嘶力竭地喊了出來。

屋內頓時為之一靜,陶淵明的父母被他震住了,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愣愣地說不出來話。

“咳咳,我的意思我現在活得好好的。”這手效果太好,被家裡人盯著看陶淵明一時有些難為情。

在思緒裡猶豫了片刻,他彆過臉繼續說:“所以彆再難過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既然知道了將來的事,不好的方麵我肯定會引以為戒的。”

說來很奇怪,其實死亡這件事,對於他自己而言並不是一件特彆悲傷的事情。

甚至在自己的挽歌裡,雖然前麵寫的淒涼,但最後也隻是很平常地說“寄托此身在山岡。”自己的態度就是平平淡淡,與之前記錄的生活沒什麼不同。

隻是大限將至,他感受到了,所以將這件事也記了下來。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

另一個時空,久病沉屙的陶淵明甚至有閒心指揮兒子給他找了一個觀看天幕的最佳位置來欣賞他之後的葬禮。

兒子們自然是無奈的,儼、俟、份、佚、佟五個人有一個算一個,根本拗不過他們的父親。

“我都自己寫文祭自己了,還差這一步嗎”

他振振有詞地反駁道。

對於兒子不讓他看天幕的勸誡,陶淵明顯然嗤之以鼻。

天音繼續:

【後世有人評價他“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或許,陶淵明在很多人的眼中不夠完美,不斷逃避。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遵本心而為,為後來者提供了一個選擇,選擇心靈上的自由。】

【南北朝以來,駢儷文風盛行,陶淵明的詩平淡醇美,古樸自然,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

【但是在之後的歲月史書中,這樣的情形發生了變化,他的詩文在唐宋之後被廣泛傳頌,後世之人尊崇他為“古今隱逸之宗”,有很多仰慕他,欣賞他的人,其中不乏文學大家。】

呼,這一段終於結束了。陶淵明深深地鬆了一口氣。這一路聽過來,他的心情可謂是跌宕起伏。

一開始挺高興,畢竟天幕上未來的自己意氣風發,格外好看。

接著又生氣,因為官場黑暗,仕途不順。

到了退隱生活幸福安逸,陶淵明的尾巴又翹起來了,不愧是我。

然後又迎來了一場大火,家產燒空,連帶著妻兒都跟著他受苦受累,他又心痛又羞愧,不敢相信後麵的自己這般沒用。

現在呢,自己看自己的葬禮……

哎呀呀,這一生,還真是給我過全了。

十五歲的陶淵明背地裡暗自磨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