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1 / 2)

【後遂無人問津——】

寥寥六字,卻讓人歎惋不已。

“陶公之前,關於理想社會向來都隻是從大方麵而談的。大同社會,小國寡民,莫不如是。”

蘇軾心情有些激動,忍不住站起來回踱步“隻有……隻有陶公,隻有他是從真正的生活層麵落筆的,沒有稅賦,沒有紛爭,桃花源就是這樣一個質樸自然的世界”

想到這裡,蘇軾的心情又低落了,心中一片惆悵“美麗又富足,誰不想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呢。”

“阿娘,下輩子我好想生活在桃花源啊。”天幕的上的字很神奇,即使不識字也能看懂。

小孩的臉上滿是羨慕,她說不上好看,頭發焦黃,骨瘦如柴,連穿的衣服都是阿娘東一塊西一塊拚湊出來的。

這是一張稚嫩的臉,童真的臉。

天幕上描繪的世界令人向往,可惜,生活在戰亂中的他們,每天真實上演的都是生離死彆。

她的阿娘心如刀絞,緊緊抱住她唯一的孩子,不讓孩子看見奪眶而出的眼淚。

“囡囡乖,再等等,等你長大了日子就會變好了。”

秦朝

“這是一個令人向往的世界,但是僅存在於向往中。”

秦始皇同樣悵然,但很快他就從這種悵然若失的狀態中抽離了出來。

身為皇帝能做到的,就是努力讓自己的國民生活向這個方向靠攏。

雖然步子可能跨的大了一點,但他,就在這個正確的方向上。

秦始皇對這一點堅信不疑。

【桃花源裡描繪的世界是那麼的美,人們的生活又是那麼的和平幸福,以至於千百年來人們都念念不忘去尋找那片他們心中的桃花源。】

天幕流轉得飛快,化身無數文人墨客,一口氣貼了十多首詩出來。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訪,隻見桃花不見人—— 這是我的詩。”

李白眼神不錯,打眼一瞧就看到了自己的作品。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剛到朗州的劉禹錫也在天幕上看到了自己,又是意外又是欣喜。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他終於要追隨他的本心去了,在臨死前兩個月,陶淵明有感於自己之將亡,寫下了《擬挽歌辭三首》,還順手把自己的祭文也寫了。不得不說,能乾出自己祭奠自己這等事,他也是絕了。】

天音是活潑調侃的,但是天幕緩緩浮現出的新場景卻讓人開心不起來。

隻見一陣夾雜著沙土的風吹過,本是湛藍的天空一瞬間籠上了一層灰敗的眼神,茫茫荒野上草葉枯黃,裝著靈柩的車碾過草葉,遠遠地來了一群人。

他的兒子作為挽郎牽引靈柩,嘴裡反反複複唱著哀歌,不難聽出正是陶淵明的那三首。

無言的哀傷彌漫在畫麵之中,這群人披著麻戴著孝,默默前進,除了淒涼的哀歌之外再無彆的聲響。

就這樣一直走一直走到一個空曠的地方,那地方荒無人煙,隻有剛剛給他立起來的,孤伶伶的墓碑,馬兒仰天悲鳴,秋風也跟著蕭瑟作響,仿佛在為陶淵明哀悼,哀悼他的離去。

為首的幾人麵容哀戚,呆滯在墓穴前良久,才把靈柩放進去。

一雙又一雙手拾起黃土,一捧又一捧的黃土揚了上去,漫過墓穴,隨著墓穴漸漸合閉,裡麵的人徹底長眠於此,從此陰陽相隔,再不複相見。

喪事已畢,人們便三三兩兩地回去了。

畫麵加速,日月不斷東升西落。

不知過了多久才停了下來,此時的山穀格外空曠,四下無人,隻有哀戚的風聲拂過山崗,不斷回蕩著,回蕩著。

很少有人能夠從容麵對死亡,生與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話題,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活得長一些再長一些,為此不惜尋仙訪藥,苦苦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

尤其是那些皇帝,當一個人擁有了人世間所能想到的一切之後,任誰會想牢牢攥在手心裡不讓它們溜走。而長生不老,則是永遠擁有這些的基礎。

嘉靖皇帝朱厚熜心有戚戚然地看著天幕。

身為坐擁四海的皇帝,掌管天下,榮華富貴享之不儘用之不竭,他修仙不就是為了活得久一點,多享受享受嗎。

“來人,開爐,我要繼續煉仙丹——”

與嘉靖皇帝自己身體力行的修仙不同,秦始皇還在寄希望於徐福身上。

秦始皇這幾年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精力不濟,對長生也越發的渴求。

這個帝國離不開強有力的掌舵人,但偏偏自己繼承人還沒徹底成材。

即使他的精力遠不及年輕的時候充沛,也隻能繼續咬牙堅持下去。

“趙高。”秦始皇出聲呼喚。

被點到名字的趙高忙不迭的應聲而出“陛下,您有何吩咐。”

秦始皇沉吟

“你去告訴徐福,增添五百童男童女的事,朕允了。朕的要求隻有一個,抓緊時間儘快把船造出來。”

“諾。”趙高領命出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