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赤壁賦(2 / 2)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

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大秦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看見此詩,秦始皇心有所感,隨口吟了一句楚辭。其實他並不惆悵,緊抿的薄唇更是逸出了淡淡的笑意。

晴川曆曆,芳草萋萋充滿了聲韻的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以至於讓秦始皇都忍不住和了一句。通讀全文後,平心而論,這詩寫得非常好,一氣嗬成,讀之有金石宮商之聲。

但是.…

"《登高》這樣的作品才算的上是七律第一。《黃鶴樓》好歸好,但是絕對和杜甫比不了。"

劉徹不服氣,他還是覺得杜甫寫得最好,狠狠拉踩了一下。相信如果給他拉一個網線,劉徹絕對能為了維護《登高》七律第一的地位和其他網友大戰三天三夜。

【關於七律第一,這頂桂冠的主要角逐者這其實就兩首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七律第一都歸屬於《黃鶴樓》。】

行,我懂,等一個但是。

劉徹垮臉。

但是……如果沒有但是的話,朕會生氣的。

他在心裡暗自威脅道。

【但是——杜詩和唐詩怎麼能一樣呢?】

來了來了,等的就是這個!

就是!

杜詩和唐詩怎麼能一樣呢!劉徹就知道,一定會有轉折在的。

《詩藪》對登高的評價浮現。"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誠不欺我。"

劉徹驚奇地發現,居然有人把彩虹屁吹得如此不同凡響。

唐人七律第一《黃鶴樓》,古今七律第一《登高》,這一波,既吹了《黃鶴樓》,又再一次拔高了《登高》的地位,妙啊妙啊。

【於是相傳我們的詩仙李白,躊躇半天,也沒敢動筆。】

大唐

"這不是真事兒……"

李白有氣無力地辯解道,他確實非常在意《黃鶴樓》,但是說他不敢寫,這波純純屬於是造謠,他哪裡是這種不敢寫的人,過分了啊。

李白心思,如果天幕不給他個合理的解釋,他高低也得跟之前的蘇軾一樣,來個舉報套餐。

可惜,舉報套餐這次天幕是無福消受了。

【當然啦,這個記錄出自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傳》,可能是後人牽強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而李白,不是我說,白哥他,他是真的很在意啊,依照人家的格調寫了兩回,還賊明顯,遭後人編排也難怪,這就顯得非常合情合理了。】

這一點都不合情合理!

李白無聲呐喊。

而他仿的兩首詩,《鸚鵡洲》和《登金陵鳳凰台》閃亮登場。

大唐

"……彆說,這兩首還真挺像,但還是……嗯……原作更好。"

李世民有些吞吞吐吐,可能已經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在,然而無論是《鸚鵡洲》還是《登金陵鳳凰台》,給他的感覺都沒有《黃鶴樓》那樣觸人心弦。

堂堂詩仙居然沒寫過彆人,大型社死現場,這不就來了。

李世民不由得對同樣本家李姓的李白產生了幾分同情。

然而李世民的擔憂屬實是多慮了,李白其實不需要同情。

李白本人不覺得這有什麼,無所謂,敢寫他就不後悔。

【這裡為李白正名一波,白哥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他還是寫了東西的。不過沒關係,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相傳《望廬山瀑布》也逼得差點讓蘇軾都沒敢落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仙到底還是詩仙……"

劉徹讚歎不已。

這想象力,真不像是正常人能想出來的。彆人看瀑布,可能就是瀑布,而李白卻能將瀑布比作銀河。

瀑布從高空飛流直下,聯想到高懸九天的銀河一旦傾盆而出,景象也是如此,壯美闊大,氣勢磅礴。

【但這也是後人說的不敢動,蘇軾先後寫了7首廬山記遊詩,而最後一首《題西林壁》,為蘇軾遊廬山在西林寺題壁之作。對於這首詩,蘇詩序有雲:仆廬山詩儘於此矣。這篇,絕對是足以和詩仙媲美的頂級作品。】

/>

"描繪得很貼切。"

李世民肯定地點點頭。

這首詩必須得有廬山之景配合著才能更好感受到其中真意。

廬山的山比較多,有七座主要山嶺,因著山勢遠近高低各不相同,用俯視的視角去看廬山,更能體會到山勢的變幻莫測。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大秦

蘇軾的詩,總是充滿哲思。寥寥十四字,道儘了人□□理。秦始皇喟歎。

可能是他見識少,但他見過的詩人裡,蘇軾是唯一一個真正能寓哲理於抒情中的。

【雖然宋詩比之宋詞,名聲不顯,但《題西林壁》作為宋詩的代表之作,宋詩的真正實力可見一斑。接下來讓我們繼續蘇軾的行程。】

六月至湖口,探石鐘山。

七月,“回舟當塗,過金陵,見王介甫,留一月而去”。在金陵呆了一個月之久,看來蘇軾是真不願意去。劉徹嘖嘖。

【在那個七月份,蘇軾與閒居在金陵的前任宰相王介甫王安石會麵了。作為新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的命運那叫個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六年間,王安石兩次拜相,兩次罷相,和蘇軾相比也好不到哪兒去。度儘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再見麵,二人皆是感慨萬千。】

天幕的畫麵變換。

“軾敢以野服拜見大承相!”

隻見一老人騎著頭毛驢來到江邊碼頭,衣著打扮和普通農民彆無二樣。蘇軾聽說王安石來了,頭冠都沒穿戴整齊,連忙出船迎接王安石。

"禮豈為我輩設哉?"

這世間的禮俗,豈能適用我等二人?王安石神色十分輕鬆,示意蘇軾不必多禮。“軾亦知相公門下用軾不著。”

哎呀知道,反正丞相您的門下是用不著我的。

老本能反應了,經年累月養成的習慣讓蘇軾下意識回懟王安石。王安石無語凝噎。

然而一番令人窒息的沉默後,二人相視一笑。

【這是什麼,家人們,這是世紀大和解啊!我天呐,你能想象到兩大頂流互撕了幾十年,鬥得你死我活,結果到頭來握手言和的景象嗎。可太恐怖了,讓人聽了都忍不住懷疑人生。】

彆說

他們了,朕聽了都覺得懷疑人生。

宋神宗被這個消息雷得一個激靈,渾身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還相視一笑,這畫麵太美,朕不想看。

這倆人要是真的關係好,還能在朝堂上鬥得死去活來,讓他隻能靠將另一個貶出京城來緩和局麵嗎?

不能。

更彆提他自己就是站在新法那一派的了,不討厭保守黨才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蘇軾還沒發話,王安石便已經冷哼一聲,將自己積攢許久的心裡話說了出來。

他倆的關係是君子之爭的關係,即使政見不儘一致,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大宋,這一點,蘇軾和他都很清楚。

如果不是因此,他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家何必去蹚烏台詩案的渾水呢。他又不是嫌活得不耐煩了,非得給官家添點堵。

【沒辦法,六十多歲的王安石,年逾半百的蘇東坡,他們都不年輕了。遙想當年,王安石和蘇軾這對冤家,不知道給大宋給後世貢獻了多少高段位的互鬥婊人大戲。他倆的梁子,可是從蘇軾他爹蘇洵就結下了。】

什麼什麼?

互鬥婊人大戲?

劉徹眼前一亮?

劉·吃瓜小能手·徹不請自來。

【先說說王安石和蘇洵,蘇洵與王安石屬同一生肖,剛好蘇洵比王安石大一輪。但是王安石早早出道,蘇洵卻是大器晚成。直到他率二子進京,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他才名聲大震。】

【而蘇洵此人的性格嘛,隻能說蘇家是一點子大嘴巴基因在的。蘇洵為人直爽豪放,說話自然直來直去,口無遮擋。麵對不喜歡的人,有話他是真說啊。】

有多敢

總不能比杜審言還離譜吧?

劉徹到現在想到杜審言還會會心一笑,又狂又好笑也是沒誰了。天幕正正經經地列出了一行字:蜀人蘇洵獨曰: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來,不近人情者大多禍亂天下。而這句話,出自《宋史·王安石傳》。蘇洵他是真的這麼說的,誒,沒錯,他就是這麼看不上王安石。這個怎麼說呢,就是相性不合的問題。】

【蘇洵出身名門望族,行為舉止風度翩翩,儘顯文雅。王而安石嘛……穿著不講

究,吃相不雅觀,談吐那更是咄咄逼人,毫無君子謙讓之風範。王安石的一切,都讓蘇洵很反感。於是蘇洵大筆一揮,寫下那篇著名的《辨奸論》。】

教人分辨奸佞嗎,這可得好好看一眼。劉徹暇整以待,等著《辨奸論》的出場。但是左等右等,隻等來了女聲接下來的話語。

【蘇洵是真的很有文采,一篇罵人的文章,硬生生寫到被選入《古文觀止》。但是這篇文,我就不放了。如果從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就推知此人將來必是“大奸慝”,這未免也太武斷了一些。】

【至於他說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之類的話,這放到我們現在,純純屬於人身攻擊,屬於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且影響範圍如此之大,我看這都不能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處罰了,《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更適合蘇洵,直接坐大牢。】

治安管理處罰法。

刑法。

這些都是後世實行的律法嗎?看來法家思想還是得到後世認可的。李斯為自己窺見到的後世律法而感到欣慰。法還能是什麼法,肯定是我法家思想啊。

陛下,你看到了嗎,雖然儒家盛行千年,但是到最後不還是我法家天下。

李斯不由得升起一絲絲,不對,是好多縷,好多縷的得意。

李斯的想法不全對,但不可否認,法家思想確實對我國法律法治建設有一定的影響,但也僅僅是影響,封建社會的法律和現代社會的法律,這從社會本質上就已經區彆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