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赤壁賦(2 / 2)

哦,你們沒有吧。

【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西湖曆史悠久,從形成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曆史。而這顆明珠能夠曆經風雨,終以其璀璨迷人的光芒閃耀世界遺產之列

,與兩千年來人們從不間斷對西湖的保護、疏浚、治理是分不開的。】

【時至今日,現在的我們其實很難想象,如此秀美的西湖也曾是驚濤拍岸的海灣。】天幕上隻見汪洋一片,雖有群山環繞,但明顯是海灣的模樣。

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這裡慢慢發生了變化,海灣——瀉湖——湖泊,漸漸形成了一處湖泊。"滄海桑田……"

自然之偉力,無論見過多少次,都覺得驚心動魄。

無數人眼睛一動不動地地看著這一幕,似乎要把這景象長長久久地刻畫在腦子裡,生怕自己會忘記。

【杭州這地方,和蘇軾,和蘇軾喜歡的白居易都有緣。當年,杭州由於地處江海之間,水味鹹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開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個井,人民的飲水充足,這地方才日漸富裕,但也不是特彆出名。】

大唐

"和揚州相比,杭州名聲確實不顯。"

李世民認證,南方那邊的經濟扛把子,首推那還得是揚州。有大運河在,其他城市都隻能是揚州的陪襯罷了。

【若論杭州什麼時候真正富起來,那真離不了白居易。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間不長,也就三年而已。但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裡,他卻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對杭州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白居易對西湖的治理。】

【但是他一來,就發現西湖的狀態很不好,乾旱天氣,湖水淺淺,不夠灌溉。暴雨天氣,湖水泛濫,不能積蓄。以至於杭州百姓隻能“望湖興歎”。這麼大一個湖泊,笑死,根本利用不上。當地的老百姓守著寶山,卻日子過的緊巴巴。】

可不是嘛,他都看不下去了。

此時,在杭州的白居易捋了捋自己的胡子,一臉唏噓。

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雖說是貶官,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可以說是來杭州休閒一下的。結果到杭州定睛一看……

哎,逃不過,躲不開,自己果然是個勞苦命。

【於是針對這一問題,白居易疏通西湖,在西湖東北岸一帶築成大堤,又引水入運河,再由運河取水灌溉農田,這舉措不僅能有效地蓄水泄洪,還由此得以灌溉廣達千頃的農田。於是杭州這日子,是過得越來越滋潤了。】

【這個築堤蓄

湖的工程在白居易離任前的兩個月得以竣工,但是它的效用卻讓當地人得到了實打實的實惠。他們感念白居易修建的西湖大堤的功績,將其稱為“白公堤”,他的美名口口相傳,也傳到了蘇軾的耳朵裡。】

"白公堤……"

能讓人們自發地把自己的名姓安在大堤上,我這官當得真不錯。白居易嘴上不說,心裡已經美上了。一會兒就寫信給微之炫耀一波,他心下暗自打算。

也是遺憾,如果唐朝有綠色軟件,那白居易可就不用這麼費時費力地寫信了,直接朋友圈見。

【元祐四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西湖有幸又迎來了另一位讓後人自豪不已的地方宮——蘇軾蘇東坡,論起他在杭州曆史上的地位,也是隻有唐代的白居易可以與之相媲美。】

"嗯……不愧是我。"

蘇軾得意。

"嗯……不愧是蘇東坡。"

蘇軾是哪兒的,是我們大宋的。大宋子民也得意。但得意不過三秒。

【西湖雖好,但也是需要人不斷治理的。自唐代以來西湖,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還夠用,但是到了宋代,由於圍湖造田,西湖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旱交替,六井廢了,運河也開始堵塞了,唐朝前人的努力幾乎要功虧一簣。】

莽撞了莽撞了。

大宋眾人當即選擇低調做人,偃旗息鼓。

【於是“對台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西湖裡長滿水草,湖水逐漸乾涸,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這場麵,蘇軾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要知道,這不是蘇軾第一次到杭州,1071年,蘇軾到杭州做通判,當時西湖還是很美的。】

【初來乍到的蘇軾,對有著無限美好的杭州流連忘返。寄情杭州山水間,麵對西湖,蘇軾福靈心至,寫就傳世名篇。這詩有多厲害?可以說,這首詩就代表了西湖。】

"好美……"

眾人屏息凝神,這一刻沒有人說話,都在靜靜欣賞眼前的景色。

這是在天幕上第一次見到美麗的湖泊,在此之前,他們見到最多的都是太陽啊,大海啊,滄海桑田,驚天巨變,大山大河,氣勢磅礴。

但是西湖和這些景象截然不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燦爛的陽光下,西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這是西湖的晴天。

細雨朦朧,給周圍的群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隱隱約約,時隱時現。這是西湖的雨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不就來了。“西湖之美,儘寫無餘。”

饒是李白都忍不住為之折服。

這個比喻真的太絕了。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美麗的西施,子晴也好,雨也罷,淡妝也好,濃抹也罷,對於真正的美人美景而言,沒有區彆,因為怎麼看都好看。

【然而時隔近二十年後再看,蘇軾痛心疾首,西湖啊,你怎麼變了呢。這種感覺……怎麼說呢,就相當於你年輕時候暗戀的那個校園男神,等二十年後同學聚會你發現他變成了中年禿頭大叔,理想直接破滅。】

奇妙比喻。

劉徹忍俊不禁。

不過人老了會變醜,這倒是沒說錯。

身為一個好皇帝,他已經很辛苦了,隻能挑一挑賞心悅目的人陪在身邊,好養一養自己看奏折看到酸澀的眼睛。

但是有的人,無論男女,都是有花期在的。而那些過了最佳賞味期的,劉徹遺憾表示,朕會記得你的,然後又換了一批新的。

【我們呢,幻滅完就拋在腦後了,而蘇軾,不好意思,他接受不能。蘇軾下定決心,他要整治這裡,他要改變這裡,是的,他要還原西湖當年的貌美如花,風景如畫。】

【於是蘇軾開除葑田,恢複舊觀,與當地百姓齊心協力,率眾疏浚西湖。在大家不懈努力下,西湖的美貌得以重見天日,甚至變得更美了。】

"居然還能變得更美麼?一個湖泊而已。"劉徹不以為然。

而有的人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來了,因為之前他們見到的西湖已經很美,很漂亮了,有點想象不到一個湖泊,動也不帶動的,再好看又能好看到哪兒去呢。

女聲:

【眾所周知,西湖有十景,它們分彆是……】西湖十景的名稱—一陳列其上。大漢

"這些名稱都好有詩情畫意。"

曲院風荷、三潭印月、斷橋殘雪……

這一個兩個的,光是名字充滿了詩意的美感,讓人忍不住對這些地方心向往之。

"蘇堤春曉,這個景應該和我有關吧。"

白居易有白堤,既然天幕都將我們放一塊提了……再加上他讓西湖變得更美。蘇軾覺得蘇堤春曉是他的把握應該是十拿九穩。

【而蘇軾一個人,就給西湖添了兩個著名景點,蘇堤春曉和三潭映月。】兩個誒。

這個結果蘇軾有些意外。

【先說說蘇堤春曉。和白居易的白堤一樣,蘇軾也有自己的蘇堤。西湖上的蘇堤正是蘇東坡所修築的。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蘇堤春曉"景觀是指寒冬過後,蘇堤報春的美妙景色。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已經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

天幕的畫麵流轉。

春日拂曉,晨光初啟。

呈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道長長的堤壩。沿著蘇堤,周圍的湖光山色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西湖全景一覽無餘,怪不得位列西湖十景之首。"

資深驢友·李白給予了蘇堤春曉充足的肯定。

即使不知道蘇堤春曉是否是西湖最美的景色,但是光憑借這個大全景,蘇堤春曉即使不是第一,那也得是壓軸。

用來做開場或者總結,都十分合適。

【而論起來蘇堤的修建,也充滿了蘇軾的智慧。】哦?說來聽聽。劉徹表示自己洗耳恭聽。

【首先,取之於湖,用之於湖。蘇堤正是蘇東坡發起西湖清淤後,由湖裡挖出來的葑泥堆積而成的。】

【除此之外,當時杭州百姓遭遇荒年,蘇東坡就依靠修築長堤,以工代賑,使得百姓得以度過災年.據說堤成之日,杭州人殺豬宰羊呈給蘇東坡,他不肯獨自享用,就讓廚師將肉燒成小方塊,大家共享。這就是傳說中杭州名菜“東坡肉”的由來。】

"以工代賑。"

秦始皇眼前一亮,這個說法總結的很準確。

《管子》裡也有類似的說法,但是遠沒有沒有以工代賑來得簡潔易懂。【而蘇堤除了是一個美麗景觀外,在西湖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蘇堤南起南

br />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長約數裡,既達到了浚湖蓄水的目的,又溝通了湖之南北,方便了行人出行。】

女聲簡單總結了蘇堤發揮的功能。

【至於蘇軾修築的第二個景點,三潭映月是蘇軾疏浚西湖後,為了顯示湖泥淤積情況,在堤外湖水三個最深處特意立了三座瓶形石塔用來標記。當然,這個景點,我們或許會比排在第一的蘇堤春曉感到更熟悉,更親切。】

"這是……交子嗎?"

蘇軾推測道,

早在宋仁宗時,朝廷"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發行了由政府印製的紙幣——"官交子"。

隻見一張綠色的長條紙上因著水中的三座石塔,更遠處則是莽莽群山。

【這就是我們現今通用的第五套人民幣,我們的一元紙幣的背麵風景,正是西湖的三潭映月!】求問:如何讓自己看起來不要太得意,在線等,挺急的。

要知道,這兩個地方的初衷都不是為了修築新景點啊,全都是有自己用處在的。但就是這兩個地方,一個蘇堤春曉,十景之首,一個三潭映月,官方貨幣。

蘇凡爾賽·軾真的好苦惱啊。

天幕繼續帶眾人領略三潭映月的美妙。

這次不是在白天,月朗天清,這是一個月圓之夜。漣漪陣陣,泛舟於西湖之上。

"一,二,三,四……"

“阿爹阿娘快看,好多月亮啊!”又是沒有見過的全新景色。

天真的小孩子還分不清月亮和月影的區彆,隻看得出它們都是月亮,一輪又一輪的月亮!看見這一幕,他們驚奇極了。

皓月當空,月光、燈光和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相互映襯,怎一個美字了得。

【蘇軾治理西湖的事跡,隻是他治水生涯其中一個篇章罷了。由我國水利部官方公布的曆史治水名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而且還是第一批。】

天幕直接甩出了名單。

"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嘶。"

劉徹倒吸一口涼氣,不難看出,應該是按照時間順序排的,因為他就認識前幾個,後麵

的除了蘇軾一個都不認識,但從他已知的這幾位來看,後麵的也差不了,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水利專家。

大禹治水,孫叔敖芍陂,李冰都江堰,西門豹引漳十二渠….

這哪一個都鼎鼎有名,如雷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