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赤壁賦(1 / 2)

【但從這封信裡我們也能看到,蘇軾不是真的要將章惇置之於死地,因為真要這麼做也沒什麼寫信的必要。正如蘇軾文中所透露的那樣,他是真心實意地以為章惇厭倦了官場紛爭,準備逃離政治旋渦的。】

【所以在最後,章惇回過神來,他把信保存的很好,不然我們也不能看到。這封《歸安丘園》的書信,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大宋

“啊?”

蘇軾有些意外,也有點小開心。

聽天幕剖析他倆的故事,蘇軾第一時間自我檢討,自己那封信確實寫的不妥當。

結果沒想到啊,依章惇那小暴脾氣,真恨死了他,估計信在看完那一刻就該被撕掉了。

子厚心裡有我!

蘇軾美滋滋地。反駁,他要實名反駁天幕說自己和隻和弟弟雙向奔赴,他和子厚這不也是?

這就是萬人迷的自我修養,今天的蘇軾也有在好好端水呢。

其實蘇軾本人還是不想放棄兩個人的友誼的,不然也不會日後在章惇失勢之時施以援手,就像當年章惇對在黃州的蘇軾那樣又是寫信,又是寄藥。

而在京城,相同時間,不同地點。

“我留著那封信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

章惇提高了音量,不像是在跟天幕說話,更像是在告訴自己。

【而眼下,章惇的黑化之旅才剛剛開始,父親去世,朝廷攻訐,被列入“三奸”……這些都在為他的黑化添磚加瓦。】

“三賢,司馬光、範純仁、韓維。三奸,蔡確、章惇、韓縝,真是……”

挺好,天幕還把這些人所屬的黨派都標出來了,三賢一溜舊黨,三奸全是新黨。

劉徹沉吟了片刻琢磨措辭。

“嗯,新舊分明。”

【緊接著元祐四年,爆發了北宋第二場“文字獄”大案,如果說“烏台詩案”是對蘇軾個人的迫害,那麼“車蓋亭詩案”則是一場針對新黨的清洗。】

天幕列出了“車蓋亭詩案”的前因後果。

嶺南……這個地方蘇軾也被貶過。

原來如此。

看見新黨領袖蔡確被貶到了某個熟悉的地方,眾人似有所悟。

大明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話不多說,朱元璋重新拾起了老本行,打了一個流行佛偈。

大漢

悟了,我悟了。

為什麼章惇會對蘇軾在嶺南的愜意生活而感到不滿?

好家夥,合著症結擱這兒呢。

“這就是想要弄死蘇軾……”

劉徹反對天幕最開始對於章惇貶謫蘇軾的看法。

怎麼說,看到現在,大家都知道天幕不是萬能的,使用天幕的那個“她”,是人而不是神,查錯資料遭人家舉報了還得發個公告呢。

劉徹書真覺得章惇他當時貶蘇軾的行為,不管他心裡想法

是什麼,若是從論跡不論心的角度看,章惇透露出的信號就是想往死裡整蘇軾,而不是天幕所言的有待商榷。

因為根本沒有和解的可能。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黨爭,這是一場比唐末的牛李黨爭更甚的政治鬥爭,也真正做到了什麼叫做冤冤相報永不了。

你文字獄我也文字獄,你把人貶到嶺南我也貶,這局麵的架勢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其次是章惇的個人性格,心高氣傲,睚眥必報。收到那封信,在章惇眼裡看來是蘇軾在對他落井下石,此後他可能根本就不認這個朋友。

【當年蔡確被貶嶺南的時候,範純仁曾經對對呂大防說過這樣一番話:“嶺南之路長滿荊棘七八十年矣,今日重開,日後我們難免有此下場。”】

【一語成讖。因為章惇不是那些投機取巧的小人,出身於官宦世家的他,想躺平可太簡單了。但是章惇不願,他的政治理想隻有一個,那就是新法的成功。】

這也是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標,雖九死其猶未悔。

王安石在心裡補充了一句。

【對於章惇而言,除了個人情緒外,更重要的是舊黨把新法廢了,全廢了,之前的努力全都付諸東流。私以為這才是為何章惇上位後對舊黨同樣發起了無差彆攻擊的原因。】

【此後章惇對新黨的的想法隻有一個。】

天幕頓了頓,隨即送上了幾個血淋淋的大字。

死!都給我死!

對!不死不休!

劉徹看熱鬨不嫌事大。

【於是章惇對所有舊黨一視同仁,統統視為報複對象,舊黨有一個算一個,都上了章惇的死亡名單。待到元佑八年,章惇成為宰輔上台之後,果不其然,殺瘋了。】

【後世提到王安石變法,章惇絕對是一個躲不開的人物。但是千年之後,隻有王安石是聖人。】

“畢竟領先千年呢……”

劉徹唏噓。

【王安石和章惇的區彆在於,為了變法,王安石不惜得罪所有人,君子和而不同,政見之外,他可以和政敵惺惺相惜,把酒言歡。】

【而章惇,為了變法,他不惜殺掉所有人。道不同不相為謀,隻要反對,都給我滾。】

“哈哈哈哈,說得好,都給我滾。”

怨不得聖人難做。

但是劉徹有被章惇的行徑爽到。

彆的不提,他自己麵對唱反調的大臣,內心裡也很想對這些人說一句:“滾!”

不過……

“誒?這時候大宋的皇帝是誰啊?”

劉徹發覺,從元祐元年到八年,皇帝毫無存在感。

這皇帝當得,嘖嘖。

興許是心有靈犀,天幕下一刻就回答了劉徹的疑惑。

【也許有不了解這段曆史的人覺得元祐年間的動亂為什麼皇帝毫無作為?皇帝沒辦法有作為啊,宋哲宗登基那年才十歲。】

明知淵深曰哲,知能辨

物曰哲。哲這個廟號不錯啊。

趙匡胤舒坦了,好廟號可以說是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稍微不那麼為大宋感到窩火。

前麵的黨爭,那可是看得他眉頭緊皺。

一個兩個,都是好臣子,但就因為黨爭鬨得不可開交。

可把他痛心壞了,如果不是他人不能過去,宋太祖趙匡胤真想大喊一句:

“住手,你們不要再打了啦!”

大秦

“親政需要時間。但是到了親政之後,就攻守逆轉了。”

以一介稚齡登上皇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秦始皇。

十三歲登基,二十一親政。同樣也是八年時間,朝政都把握在把握在彆人手裡。

這是他和宋哲宗相似的地方。

秦始皇以為,宋哲宗不是一個昏君。這不是因為相似的經曆,而是因為宋哲宗本身表現出來的遠見。

雖然天幕還沒有講,但是憑借他敢用章惇為相這一點,就知道他的誌向同樣是變法圖強。沒有被歌舞升平蒙蔽了腦子,能有這樣的見識就已經超過了太多統治者。

【宋哲宗和宋神宗一樣,也知道大宋的病症所在,相信惟有變法才能讓大宋朝的麵貌煥然一新。所以他啟用了章惇,二人一拍即合。】

【但與宋神宗不同的是,宋哲宗自始至終都相信他和章惇會讓積貧積弱的大宋再次光榮。事實上,大宋一朝在他手裡確實出現了中興的跡象。】

“好,好,好。”

趙匡胤老懷欣慰。

先前有個宋仁宗,現在又來了個宋哲宗,我們大宋還是很強的嘛。

【政治上,在宋哲宗的大力支持下王安石變法的相關措施得以順利實施,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綜合國力有所回升。】

【軍事上,宋哲宗,北宋最後一位雄主,也是北宋一朝少有的手腕強硬的鐵血皇帝。他任命一眾強硬派大臣如呂惠卿主持軍務,多次出兵征討西夏,收複失地,迫使西夏主動求和。】

“要文治有文治,要武功有武功。二哥,我們趙家出了個好皇帝。”趙光義傾情給哥哥獻上了馬屁。

可不……我們大宋的明君質量就是高。

宋太祖飄飄然。

【所以家人們,發現嘩點了嗎?宋哲宗,他不合群呐。】

啊?

什麼意思?

“朕知道,大慫!哈哈!”

劉徹從自己腦海裡扒拉出了天幕之前給宋朝的評語。

【真的很想笑,眾所周知,大宋又名大慫,擅長給鄰國送錢、送地、送尊嚴,老祖傳軟骨病了。所以諸君請看,宋哲宗這人可太不合群了。】

“大宋沒有軟骨病!”

趙匡胤氣得,納了悶了,他是馬上出身,怎麼後代如此不堪?

不該啊。

“二哥彆氣彆氣。”趙光義指揮人來給宋太祖順氣,“我們的大宋才剛剛開始,一切都有彌補的機會。”

他沉

聲說道,麵上表現出了十成十的義正言辭。

但是心裡卻是樂開了花。

哎,二哥的子孫如此不堪,看來兄終弟及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

趙光義很苦惱,他也不想啊,但是誰讓二哥後代不行呢!

此時生氣的宋太祖不知道,北宋和他關係不大,倒是和他的弟弟高梁河車神關係很大。

直到近兩百年後,才是他的後代閃亮登場。

這一波啊,屬實是宋太祖氣早了。

【於是一代明君,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四歲,在位十五年,親政七年,成為了北宋曆史上享年最短的皇帝。】

其他時空

高太後心情十分複雜地看了一眼年幼的小皇帝。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稚童到頭來卻是北宋最後一個明主呢。

更沒有料到的是,走的居然也這麼早。

女聲很是同情:

【不知是不是有大宋有得國不正的原因——】

……救。

趙匡胤悲哀,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這件事真就被定在恥辱柱上了。

【還是是宋太宗趙光義竹影斧聲遭到了報應。】

什麼?

瞬間脫離悲傷情緒的趙匡胤回頭,眼睛瞬間盯住了趙光義。

“二,二哥。”

趙光義一時間被他的眼神凍得哆哆嗦嗦,事實上這個消息的衝擊對他也很大。

整個人是又竊喜又害怕。

竊喜的是,拜托,太宗誒,唐太宗你知道嗎,李世民!

害怕的是,他二哥似乎要有兄弟鬩牆的意思了。

【又或者是趙光義本身他的基因就不行。起碼北宋一朝有個特點,他們的好皇帝有一個算一個,不是英年早逝就是子嗣艱難。】

沒有一個男人能受得了這種評語。

“我行,我哪裡都行。”趙光義旋即脫口而出。

“不不不,你不行。”趙匡胤窩火,你小子的後代質量這麼差,不是你不行,難道還能有彆的原因嗎?

“天幕都說了你基因怎麼還不信呢。”

天幕送佛送到西,還順帶送上了基因的釋義。這下宋太祖可明白了,這鍋他不背!

此時的趙匡胤在心裡迅速為自己搭建了一個邏輯鏈條:

優秀基因,我的。

劣質基因,弟弟的。

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侄子侄孫好的一方麵肯定有他的基因在,但奈何弟弟的劣質基因影響力實在太強,所以導致北宋但凡出了好一點的皇帝都要受到趙光義的拖累。

可以,邏輯閉環。

都是他弟弟趙光義的錯!

可憐趙光義還要說話辯解,殊不知一口大鍋即將哐當哐當的砸在他頭上。

“我……呃。”

趙光義才說了兩個字,就被他哥恐怖的眼神乖乖把話咽了回去。

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