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自三皇五帝以來,影響力最大的朝代無非是漢唐,當年太祖以及諸多豪傑起事,打的就是挽救漢人江山,維護中原正統的旗號,可見漢代在整個中國曆史上留下來的印記之深。光武帝劉秀作為撥亂反正,中興漢室的關鍵性人物,自然在史書上有著極為卓越的評價,到了洛陽,祭祀皇陵,自然免不了原陵去一趟。

承慶帝之所以起意要祭祀,也是自己有拿得出手的業績,要是一平庸的皇帝,跑到前朝皇陵去祭祀,那純粹是惹人發笑了。承慶帝不管怎麼說,當年也是征服了茜香國的人物,這些年來中原也是風調雨順,一派盛世氣象,自然有底氣在光武帝靈前顯擺一下。

祭拜折騰了一天,承慶帝興致上來,又帶著徒景年,幾個妃嬪,還有一些親近的臣子跑到廣澤苑那裡的溫泉宮泡了一趟溫泉,這才繼續踏上了南下的路。

過了河南,便直接往安徽去了,安徽如今的徽商還是比較有名氣的,安徽跟山西有些差不多,因為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區,這年頭開發山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也沒後世那般無所顧忌,隨便開山砍樹,那是極其遭到忌諱的事情,哪怕這時候人不懂什麼水土流失之類的道理,卻極其相信風水,而且多半敬畏山神土地,擔心胡作非為會觸怒神靈。尤其這邊的山多半是石頭山,就是開墾出來,也種不了糧食,因此,想要生存,自然不能靠種地了,隻有依靠經商。

徽商唐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主要是販賣茶葉布匹,如今徽商更是興盛,成年男子中,幾乎有七成在經商,但是主要經營的,不光是茶葉,最暴利的就是官鹽。

曆朝曆代,鹽稅都是重中之重,沒辦法,你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沒有鹽,因此,再窮的人家,總是三五不時要買鹽的,一般來說,本朝每年的鹽稅加起來要近千萬兩,其中江淮這邊就占據了大頭。徽商作為鹽商中資本最大,最為團結的一個團體,一直也在鹽利中獲利極豐,因此愈加昌盛。

這會兒徽商聞聽聖駕來了安徽,哪有不心動的道理。雖說這些人深諳官商勾結之道,但是,各地的官員都是流官,撐死待個五六年,就要往彆處去了,討好了一批,下一批過來還得繼續掏錢,討好他們,哪裡比得上討好皇帝呢?起碼正常情況下,一個皇帝在位,怎麼也有二三十年呢,這成本算起來可就小得多了。

問題是,哪怕本朝商業很是興盛,對商人的限製也沒有前朝那麼多,商戶過了三代也就可以參加科舉,但是作為皇帝,承慶帝這會兒對商人也沒那麼大的興趣,他不缺錢,做王爺的時候,手底下也有不少京畿附近的大商人投靠,直到至今,這些人也為他的內庫財政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這會兒還在外麵,他連官員見得都不是很多,何況是那些鹽商呢。

不過,商人之所以能賺錢,那是因為他們心眼靈活,因此,一路上也是極儘能力,討好奉承,遇不到聖人,但是,官員總遇得到吧,雖說縣官不如現管,但是,能夠隨駕的京官,哪怕官位不算高,那也是前途無量的人物,這些人,平常想巴結都巴結不上呢,結果這會兒湊成堆出現了。這就叫那些徽商一麵心疼自己的支出,一麵得意自己成功跟多少達官貴人拉上了關係,將來哪怕其中隻有一半願意罩著他們,生意都好做多了。

除了官員,皇帝身邊的人也是被奉承的對象,比如說曹安平,哪怕他一直沒出麵,下麵那些小太監若是得了什麼好處,稍微有點上進心,有點心眼的都知道,這些得給曹總管大頭,曹安平的確忠心,但是卻不介意忠心的同時,為自己多攢點棺材本。太監是無根之人,曹安平更是從小因為家貧,被家人賣給了人牙子,最終私下淨了身,又運氣好,才被選到了宮裡麵,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辛苦磨難,才到了這一步。在他心裡麵,便是老子娘也靠不住,還是銀子靠得住。到了他這個地位,除了承慶帝,哪個妃嬪敢不要命地賄賂他,不怕被人說成勾結內侍,想要窺伺帝蹤啊!承慶帝倒是常有賞賜,但是那就是榮譽,代表他深受承慶帝信任,論起經濟價值,可是不怎麼值錢的,因此,他手頭的錢,多半倒是下麵小太監的孝敬。比如說,誰下去給大臣傳旨,怎麼著跑腿費好處費都是少不了的,這些起碼有一半得孝敬了曹安平這位大總管。何況,很多人也是拐彎抹角地要給曹總管送東西。

因此,曹安平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不過那些人也不虧,隻要曹安平有的時候稍微露點口風,叫承慶帝對某人有些印象,這投資自然就值得了。

承慶帝對這些潛規則也了解,不過卻並不在意,做皇帝的人,雖說常有疑心,多半卻極其自負,尤其,他有自負的本錢,皇宮裡那麼多太監,當年的總管救駕死了,曹安平就直接被拎了出來,可是,跟他資曆差不多,地位差不多的還有好幾個呢,就算是現在,也有人盯著曹安平的位置不放,就等著揪出曹安平的錯處來。因此,承慶帝根本不愁沒人用,曹安平又不是從小跟著他的奴婢,他對他也沒太多主仆之情,到時候若是覺得曹安平不安份了,隻要他一開口,有的是人願意將曹安平踩下去,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曹安平也是個乖覺的人,而且做太監的,你能指望他有多少職業道德,收了錢就必須辦事啊,他不坑你就算不錯了。就像是原著裡麵的夏太監,整日裡打著元春的名號跑到榮國府打秋風呢,得了錢,元春難道最後還不是死了。

對於徒景年這個太子,那些人也下了不少功夫,很是孝敬了不少好東西上來,什麼珊瑚明珠,各類奇珍玩物,應有儘有,徒景年從承慶帝那裡回來,見到全福還有高振他們將這些珍玩擺了一屋子,不由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