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君行事,一心為公,一心為民,便是偶有私心之舉,也都有據可循,非羅織罪名進行戕害。
明帝的製衡之術,裴君揣測聖意,能夠領會明帝的暗示,卻不打算做一把沒有腦子的刀,沒有腦子的衝鋒陷陣。
否則日久歲深,恐有排除異己之嫌,與那些濫用職權、派係傾軋之人無異,必定會為人所不容。
雖然她現在已經是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了,但裴君還是想推遲那一日的到來。
勳貴、世家之爭,由來已久,如今主要體現在太子、大皇子奪嫡而來的利益之爭。
姬家敗落,世家受挫,便意味著太子一係受挫,進而作為對手的大皇子和勳貴便受益。
大皇子一係以勳貴為主,但也不是所有勳貴都擁躉大皇子,會毫無保留地給予大皇子助力。
鎮北侯如今在鎮守北境,其實輕易動不得,就算鎮北侯世子為姬朝雲昏頭,頂多也就是像三駙馬那樣,得些教訓,實際動搖不了根基。
在鎮北侯世子沒有針對動作,鎮北侯府沒有如姬家一般極惡劣的行徑之時,裴君便果斷罷休。
信國公府比之鎮北侯府更要勢大,跟大皇子的牽扯更深,但信國公心計深,國公府煊赫卻沒姬家那麼肆無忌憚地張揚,且又出了個魯肇,明帝不會動。
定西侯府三子分家,前麵兩子能力一般,羅康裕忠心明帝,已經兵不血刃地削弱實力。
安東侯府唯一的孫子賜婚五公主秦琳,五公主一母同胞的兄長四皇子更親太子,以後的立場模糊。
安平侯有寵無實權,其他勳貴再有名頭,較之前頭幾家也稍顯勢弱。
這都是明帝費儘心機營造出來的局麵,裴君看在眼裡,一直不相信大皇子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可大皇子以及一些人顯然不這般認為。
大皇子府近來辦了數場宴會,門前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府內絲竹管弦不絕,金迷紙醉,滿京皆有耳聞。
今日上朝,大皇子亦是滿麵春風。
可惜他並沒有高興多久。
朝堂上,明帝當眾嚴厲訓斥大皇子奢靡無度,結黨營私,甚至還喝令大皇子在府中反省幾日。
大皇子當時便麵露難堪,朝堂上眾位大臣皆噤若寒蟬。
明帝算計頗多,甚是重視帝王顏麵,在任何人麵前永遠都是一副以大局為重的明君之姿,他確實不循私廢公,因為他極狠,連親生兒子都說訓斥便訓斥,完全不給人留顏麵。
而後,明帝話鋒一轉,準乞骸骨的刑部尚書致仕,並且當場命大理寺卿楊獻接任刑部尚書一職,與此同時,提拔原大理寺少卿謝漣為新的大理寺卿。
任命一出,朝上諸位大臣神色各異。
寒門一係,顏相過世,裴君頂上,原本領頭的一尚書一寺卿,變成兩位尚書,實力大增。
此消彼長,世家和勳貴兩方當然會有頗多考量。
另外便是因為謝漣。
謝漣不過二十餘歲,便成為九卿之一,他又出自世家,這個任命很難不讓人多想,更何況還是在訓斥大皇子之後。
裴君站在官員之中,聽著明帝中氣十足的聲音,心下思緒還要更繁雜幾分。
明帝想要製衡,為何不選世家中的其他人,偏偏選謝漣?謝漣能力確實出眾,但其中……真的沒有四公主和三郎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