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酒和魯肇沒有名正言順的關係,是以她祭拜過魯肇後,便離開了信國公府。
但她不想回府,那裡有她和魯肇的回憶,卻再也迎不回那個人。
她的一顆心無處安放,裴君還在禦史台監獄,所以護衛問她去哪兒時,阿酒答了“金風玉露樓”。
大鄴戰敗,八萬將士戰死,為祭奠將士們,引將士們魂歸故裡,整個京城都掛起白幡,金風玉露樓自然也空寂許多,幾乎沒有客人,樓內夥計都閒下來,隻能做些灑掃活計。
阿酒的馬車一停在金風雨樓外,便有小郎迎上去接待,他們都有個本事,但凡來過樓裡一次的客人,第二次絕對不會忘。
那迎客的小郎一見馬車上露頭的人,便熱情地招呼:“木娘子,您來了!”
他這話說完,注意到她的眼睛分明是哭過的樣子,然後就看見阿酒全身,那一身素服……
小郎眼神一轉,忙又收起笑,小心道:“您請進。”
阿酒麵上仍留哀色,輕聲問:“雲掌櫃可在?”
“在。”小郎伸手請她進入雅間,而後道,“您稍坐片刻,小的這就去請掌櫃。”
阿酒走到麵向中庭的窗戶,坐下,靠在窗邊看著內園的門,等著雲娘出現。
而雲娘聽得阿酒來,腳步微微加快,立時從內園出來。
趕巧她一出現在中庭,便有客來吃飯,還是熟客,她便停下腳步,禮數周到地招呼人。
阿酒在樓上,清楚地聽見她的聲音,清脆如常,就像先前迎她的小郎,似乎完全不受樓外的紛擾影響。
她原是想與姐姐傾訴一二,可此時忽然又覺得不該如此,何必將她的壞情緒轉嫁給旁人,教人平添煩惱。
是以,阿酒複又起身,出了雅間,出樓離去。
這時候,雲娘正親自領著熟客進雅間,笑著說了幾句話才告退。
一個熟客看她的身影消失在雅間,語帶地譏誚道:“那郝將軍待雲掌櫃一心一意,現下人失蹤了,生死不知,她倒是沒事兒人一般,果真是女子無情。”
另一個人狀似為雲娘說話道:“雲掌櫃許是也有自知之明,她和郝將軍到底不般配,如今也好,免了傷心一場。”
門外,雲娘駐足,微微側耳,眉眼依然帶笑,彎起的弧度沒有一絲變化。
她隻停了片刻,原本想去找阿酒,下樓聽夥計說阿酒走了,不以為意地笑笑,“可能是忽然有事,無妨。”
話畢,她便轉身回內園,麵上沒有任何異樣。
待到雲娘進了閨房,眼裡的笑意才消失,卻也沒有展露出悲傷難過的的情緒,隻是進內室的時候,刻意繞開了一個櫃子,也刻意不去看。
那裡麵裝得都是這些年郝得誌送給雲娘的東西,最初很少,後來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越來越多,櫃子也打的越來越大。
一個人真心實意,沒有任何雜念的對另一個人好,又怎麼可能沒有絲毫觸動呢?
隻是裝聾作啞罷了,至於騙過的有沒有她自己,外人如何能知道呢?
……
鎮北侯決策失誤,為大鄴造成這樣大的損失,根本瞞不下來,他現在還在邊關抵禦突厥,暫時無法發落,可待到有新的元帥代替他,必然要回京治罪。
而且八萬人的覆滅,還有一個信國公府世子,不說信國公府徹底與鎮北侯府撕破臉,若沒有一個合理的交代,朝堂和民間都過不去。
鎮北侯府此時在京中極不受人待見,還有失了親人的人往他們家牆上倒泔水倒雞血,鎮北侯府的人根本不敢出門。
大公主從前因為丈夫位高權重,出門行走從來都是高傲的,昨日戰敗的消息一傳回京,她就慌張地去皇宮請罪,想求陛下讓鎮北侯將功補過,好歹打勝仗挽回些頹勢,就是論罪,也能輕些,不然鎮北侯府就要敗了。
若說誰不希望此時換新帥,便是鎮北侯一家,他們心裡還覺得這次隻是失誤,還相信鎮北侯能扭轉戰局。
但是明帝根本沒有見她,還派了人趕她回去。
至於新帥的人選,民間說得毫無顧忌,甚至不少人第一時間請願,希望能夠恕裴將軍的罪,請她重掌帥印。
然而朝堂上氣氛十分凝滯,老古板官員們和裴君的政敵們當初如何打壓裴君,此時就多不敢輕易鬆口。
如果鬆口,就像他們認輸了似的,眾人如何願意向一個女子低頭?
偏偏連最不願意承認裴君能力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時候,若想要重拾士氣,挽回戰局,裴君是最合適的人選。
她就是軍心所在,定海神針一般。
突厥凶悍,前去北境統軍,勝負難料,朝中無人敢爭。
裴君一係的人自然要抓住這個機會,請明帝赦免裴君,命她重新掌軍,並且裴君本人的意願,也是希望能夠立即趕赴戰場。
他們當然可以痛快諷刺這些對手們,可國家在前,裴君的意願為重,他們沒有這麼做。
而裴君的敵人們,即便不甘心,也沒有說出反對的話,默認了。
明帝一臉病容地坐在龍椅上,他本就龍體不佳,昨日戰敗的消息一送進宮,悲憤之下,直接吐了一口血,今日是強撐著上朝的。
此時他看著殿中的朝臣們,終於就裴君的事兒,語氣虛弱、態度強硬地說了一番話——
“朕為君,自認並不剛愎自用,裴卿縱是女子,為官為將皆於大鄴有功,然眾卿奏參,朕不得不納諫,抄家監|禁裴卿。”
“如今爾等又想她不念舊惡、以德報怨,還要朕納諫下旨……這江山是朕的江山,可爾等也是大鄴的股肱之臣,理應有一顆為大鄴為黎民百姓的丹心。”
“若爾等想讓裴卿再上沙場,親自去請她吧,朕老了,也想讓眾卿替朕分憂,而不是總由朕來為爾等的作為收拾殘局。”
明帝這話,即便事實有些出入,可不可謂不嚴厲,一時間朝堂上眾多官員都覺得受到了天子斥責,若非顧及顏麵,恨不得要掩麵遁走才是。
隻是眾人羞愧歸羞愧,讓他們親去請裴君出禦史台監獄,他們也是做不出的。
朝議就在這般氣氛下暫時結束,裴君一係諸如俞尚書、楊尚書等,瞧著眾人的神色揚眉吐氣,揚長而去。
其餘大臣磨磨蹭蹭,便求到燕王秦珣麵前,期期艾艾地想要他勸明帝收回此言。
他們也極會勸:“殿下,裴將軍本就極離經叛道,若是再由群臣請她出來,日後豈不是要功高蓋主?”
燕王麵色如霜,冷漠道:“陛下金口玉言,本王為了大鄴,親自去請裴將軍又如何?爾等若不願意,大可不去。”
似乎眾官員不願意去請裴君,就是不誠心為大鄴儘忠,眾人啞口無言。
而燕王扔下話便走,眾人麵麵相覷,最後步履沉重地出了皇宮,各自散去。
有官員半途瞧見燕王的馬車沒有回王府,反倒是去禦史台監獄的方向,頓時便起了猜測:難道他今日便去請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