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裴君一個將軍如此強勢,也有強勢的資格。
誰都會讓步,裴君不會,她以大鄴的利益為先,分毫必爭,絕對不會讓大鄴本該得到的利益拱手他人。
暘帝顯然極其信任裴君對大鄴的忠誠和無私,不過他沒有將壓力轉嫁到裴君身上,而是按照重臣所諫親自手書一份旨意,並且派了一隊議和使臣前往前線。
使臣宣旨,議和由元帥裴君主持,又代為轉達了暘帝的期望以及大鄴能夠接受的最低標準,奉上細則和要求,便退至一邊,全權交由裴君做主。
幾年前在京城的裴君,是內斂的,眾人第一次見到戰場上的裴君,那一身煞氣如有實質,連站在對麵都仿佛隨時會有刀鋒刺麵。
他們原本有許多話,真正當著裴君的麵,無一人敢言。
裴君翻看那長長的折子,隻淡淡地問了一句:“若大蕃不同意我的和談要求,我能打嗎?”
使臣們麵麵相覷,最後為首的官員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建議:“裴將軍,還是不打為好……”
裴君又問:“如果我想要的,打了才會有呢?”
“這……”使臣頭垂得更低,吞吐道,“這……下官不敢……”
不敢答。
也不敢阻撓。
裴君明白了,交代親兵安排使臣們去休息,然後收起折子仔仔細細地研究起突厥的地圖。
突厥環境惡劣,地勢高,而大蕃打下的地界邊緣有一段比較適合作為行商路徑的平緩區域,裴君想要那裡。
但隻要一點,臨近邊境,難保大蕃不會放出悍匪搶劫來往行商,是以,她還得要更多。
曆來疆域最是不可侵犯,那還是大蕃耗費無數打下來的,更不可能輕易讓出來。
當裴君作為議和的主事人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蕃果然震驚非常,當即便言辭拒絕,第一次議和戛然而止。
大鄴的使臣們也沒想到裴君竟然獅子大開口,亦是震驚不已。
可真細論起來,能拿到那片地域,對大鄴的好處頗多,當然是能夠拿到最好。
至於拿不到?
怎麼可能?
沒聽見裴將軍當著大蕃使臣的麵兒說得擲地有聲,“必取之,或和平談下,或攻下。”
第二次議和,裴君仍舊絲毫不改誌,大蕃主張和談,本就要付出更多,她的態度就是:其他都可以再談,地一定要割。
想要討價還價的大蕃使臣無奈至極,但這事兒他們根本做不了決定,隻能暫緩和談,派人回國都請示。
這期間,裴君就讓她的八萬將士們在兩國交界處操練起來,練兵的聲勢,對麵遠處駐紮的大蕃軍聽得是清清楚楚。
而這時,大鄴京都也得知了裴君議和的重要條款,滿朝驚愕,但暘帝第一時間下旨,命令大鄴和大蕃邊境的大鄴軍備戰,作出配合裴君的姿態來。
此時就是比國力,可也是比其他。
暘帝甚至沒有親自派人,絡絨公主便痛下殺手,讓大王子“意外”殘廢,然後嫁禍給另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王子。
大王子瘋魔,瘋狂報複“仇人”,大蕃內亂,更是不敢跟大鄴開戰,自然隻能選擇割地。
而退讓一步,便是步步退讓。
明確劃定疆界之後,裴君懶得在錢財上掰扯,也不想讓大蕃割地又賠款,逼得他們再起抵抗之心,便主張簽一份百年的停戰協議,不得侵擾大鄴邊境,並且允許開通商路的同時,要求大蕃在與大鄴通商時降低關稅二十年。
大蕃:“……”
氣得要死,偏又沒有裴君強勢,他們隻能選擇再次暫停和談,派人回國都請示。
裴君從容不迫,繼續練兵,順便整頓大鄴軍威大鄴打下來的新疆土,還細細寫了一本奏折,派人快馬加鞭送回京都。
這般的強勢從容,大鄴的使臣和將士們再想起都覺得滿心激蕩,為身為大鄴人而引以為豪。
大蕃內亂嚴重,最終還是同意了裴君的議和條款,由兩軍見證,裴君和大蕃的使臣簽訂合議,議和結束之後,大蕃便退兵至大蕃疆界之內。
裴君則是派兵駐紮至邊境,而後命使臣送回合議書。
路她已經開出來,暘帝也不急於管治新疆土,隻命裴君暫代此地節度使一職,和八萬大軍暫時留在突厥。
八萬人吃用,不能完全依靠中原,裴君便命將士們開辟耕地、畜牧等進行自給自足,修路為行商行便宜。
後來商路順利開通,高昂的商稅補足了大鄴變法改稅的不足,一些將士在此地安了家,京城也終於來了旨意,派遣其他官員前來接管,並且調遣裴君和五萬大軍回朝。
至此,已去十年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