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生產力2(2 / 2)

保羅解釋說:“剛才說了,生產力也包括農業生產力。當我們的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是可以‘反哺’農業的。”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蓋伊·伯恩斯,“湖心鎮農機廠製造出來的收割機、條播機等農業器械就是一個例子,有了這些農業器械,在使用同樣多人工的前提下,能開墾更多的土地,收獲更多的糧食,我們甚至可以研究種植技術來提升單位麵積的產量,從而滿足人口不斷增長的需求。”

蓋伊·伯恩斯驕傲地挺起胸膛,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很偉大的,現在伯爵大人終於當著眾人的麵闡述了其中的意義。

“而收割機、條播機等農業器械,都是在製造業發展的情況下才會被發明和實現批量生產的。隻要技術跟得上,就能緩解甚至解決伯納所說的問題。至於技術發展到儘頭後是什麼景象,我敢斷言在座的諸位都無法預見,哈哈。”

在保羅這兩年的努力下,阿爾達和拜爾丁兩地的采礦業、冶鐵業、食品加工業、棉紡織業、製鹽業、陶瓷生產業、造紙業、機械製造業、冷兵器製造業已經有所起色。

由於技術保密的原因,瓷器、罐頭、紙張的生產是天下獨一份,其他行業的生產也由於相關技術的革新——比如小高爐、飛梭織布機、珍妮紡紗機、曬鹽法的應用——處於很具有優勢的地位。

製造業的起步,催生了一大批以此謀生的人,雖然占總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小,但就數量而言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

西北海灣原始製造業的生產模式主要以單家單戶的家庭作坊為主,近兩年在保羅的刻意引導和帶領下,有組織、成規模的工場開始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

在伯爵大人的三令五申下,政務院嚴格禁止工場主們購買奴隸,所以這些工場主要通過雇傭工人的方式來獲得勞動力。

既保持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又能獲得養家糊口的報酬,到工場做工成了政務院治下三塊領地的新風潮,特彆是對廣大的鄉村人口,一些收成不好或在大地主的欺壓下生存艱難的自耕農變賣掉自己的田產,趕往城鎮謀生,而這又變相促進了耕地的集中以及城鎮人口的增長——對農業發展和工業發展都有利。

保羅收到零星的報告,甚至有農奴冒著生命風險逃到城鎮中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麼諸位,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的生產力在哪些地方還可以突破呢?誰有好的主意嗎?”

麵對挫折,保羅覺得還是集思廣益比較好,多聽聽這個世界土著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