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地理位置緣故,不管是走大道,還是走毛毛道抄近路,居住在東北角的徐家人要是去往縣城的話就繞不過屯子口。
此時正值麥收時節,又逢上午七八點,就連毛孩子都在田間,家家戶戶基本上毫無一人,倒是越近屯子口又是另一番盛景。
概因這邊靠近場院大隊部和打麥場。昨兒一個個的忙成恨不得席地而睡,就這樣子了,隻要被屯子裡的人一人得知,那事情可就傳遍了。
徐長青就能感覺到她這一亮相,在場的人,包括挑麥離開的爺們也轉頭看她。要不是大家各有分工,估摸是要全紮推在此對她品頭論足一番。
徐老太見兒子帶孫女過來,不等他們爺倆上前,她先一步相迎,邊高聲喊著,“不是說了得帶孩子上城裡檢查?”
意思你隻管去忙乎你的,又轉進來乾啥?與長者打著招呼的徐啟光很是配合回道,“我這就帶孩子去,走之前和您說一聲。”
屯子裡不是沒有大夫,白家族裡就有一房的小年輕會正骨還會治凍傷治個發燒頭疼拉肚子,隻不過是連赤腳大夫都算不上。
對方的醫術彆說外人,就連白家人都信不過。他老子倒是挺厲害,可惜前些年走了。這位說是家傳醫術,其實也就學了個半桶水瞎晃蕩。
在場熟悉這種情況的人倒是沒覺得徐家這對娘倆有些小題大作。畢竟就徐家三房血脈少的,連男丁都沒影兒,姑娘自當重視。
啥,老三家的不是已經快要生了?那不算,沒聽說肚子裡有倆?甭說肚子裡有倆,就是懷了個單棒,有些話不好說呀。
白家那丫頭早前又不是隻生養了倆閨女,這中間不是生了一胎後來沒養成?誰敢保證這肚子裡揣了倆就能順溜出來。
邊上,比徐大根小了那麼幾歲,卻時常耳聾的徐二根聽到老大嫂和侄子這番話,他的耳力是突然恢複了,並且還能接上一句。
“說啥說,就你這孩子規矩多。”喊了這麼一句,徐二根就自言自語的生怕外人不知他耳聾似的大聲嘟囔,“書讀多還真讀呆了,昨兒回來也不先帶孩子找大夫,就城裡娃精貴,咱農家孩子哪個不是打打鬨鬨玩大。”
聞言,有人會意而笑,有人顧全麵子而笑,有最巧的附和兩句,更有人善意解圍,幫著徐老太催徐啟光快帶孩子去找大夫。
“哎瑪,青子你終於敢出來啦。”
正當徐長青跟在她爹後麵離開去往屯子口時,偏就有個虎的愣小子還在繼續喊著:“哎,喊你呢,你倒先回來啊。
昨兒咋不喊上我,外麵都傳你姐夫被你開瓢兒啦?他乾了啥缺德事兒惹惱你,咱要不要喊上剛子一塊…”
“嚎啥,還不快挑到那兒!”
“來了,來了,立馬就來,二爺爺,你這回咋又聽見了?青子,回頭記得找哥啊,老地方,甭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