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炒肝、焦圈配豆汁(2 / 2)

我有一條美食街 九蕭 4473 字 4個月前

江源帶溫暖到了位於一個老街區的一家早餐店,道:“這家早餐店開了很多年,生意很好。這兒的炒肝、豆汁、焦圈也是最地道的。”

早餐店不算特彆大,上下兩層,加起來一百、兩百平方的麵積。據說已經開了半個世紀了,來的基本都是老客。店內的裝修有些陳舊,卻多了層市井之味。

他們兩碗炒肝、兩碗豆汁,幾個焦圈,一籠小籠包,很快就陸續上桌。

江源往溫暖麵前推了一碗炒肝,一碗豆汁,“很多外地人一開始吃不慣炒肝和豆汁,你先嘗嘗看合不合口。”

所謂的“炒肝”其實並不是炒的,實際上是煮出來的。三分豬肝,七分肥腸,加各種調料煮透勾芡而成。

成品的炒肝,湯汁油亮赤紅,濃稠味香。溫暖就著碗邊喝了口湯,口感鮮濃潤滑,細品之種帶有點點蒜香,隻是碗中卻不見蒜蓉。

肝片被切成了大小相似的菱形,吃在嘴裡滑嫩鮮香,沒有一點腥燥之氣。名為炒肝,但是碗中肥腸的數量明顯要多一些,已經被熬煮得軟爛易嚼的肥腸裹著濃稠的湯汁,一口一塊,十分趁口。

江源見溫暖一口接一口地吃著,道:“看來挺合你口味,我還怕你吃不慣呢。”

溫暖道:“用料很新鮮,做的也好,不錯。”

江源道:“聽說他家用的原料都是當天現殺的最新鮮的豬內臟,做這個炒肝的廚師又是有幾十年功底的老廚子,經驗老道,手藝精湛。”

溫暖點了點頭:“能開半個世紀而依舊火爆的店鋪必然有其獨到之處。”

“豆汁和焦圈你也嘗嘗看。”

豆汁很像豆漿,但顏色略有不同,是那種灰綠色的,表麵上還浮著一層細膩的灰撲撲的沫子,濃濃的一碗,飄出略顯古怪的氣味。溫暖試著喝了一口,頓時便露出一言難儘的表情:“這味道……”

簡直無法形容呀!

說酸吧,又不是那種正常的米醋或者是水果的酸味,用酸臭來形容大約更合適些。此外,還有些苦,可又說不出是什麼樣的苦,混合著酸味在舌頭上黏黏糊糊的,揮之不去。

僅僅隻一口,溫暖便打死不想再嘗了:怎麼會有人喜歡這種食物?

偏偏喜歡豆汁的江源卻喝很開心,他沿著碗邊輕輕一吸連湯帶沫地喝了一大口,再夾起一個焦圈,喀嚓咬了一口,點了點頭:“好吃!好久沒來吃了,味道沒變,還是這麼正宗。”

見溫暖一臉詫異地看著他,江源道:“喝不慣?哈哈!正常的,很多人都喝不慣。”

溫暖道:“以前也久聞豆汁大名,隻覺得就算難喝,大概也就比豆漿澀一點的口感吧,卻沒想到真是久聞不如一嘗,一嘗之後我就再不想碰了。”

江源道:“豆漿是黃豆打漿煮出來的。豆汁呢是綠豆磨碎濾除澱粉做成粉絲後餘下的殘渣經過發酵而成的。酸臭的味道就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和臭豆腐一樣,聞著臭吃著香。喜歡的人特彆喜歡,不喜歡的人連一口都受不了。”

溫暖把自己的豆汁推給江源:“喜歡你就多喝點,反正我是不會再碰了。”

江源便把兩碗都挪到自己邊上,把焦圈夾了一個給她:“這個嘗嘗。可惜喝不慣豆汁,要不然配著吃才美呢。”

焦圈乍一看很手鐲形的油條,其實兩者的製作工藝也有些相似,都是麵粉經高溫油炸後製成。

作為一道古老的小吃,焦圈可謂是極負盛名,深得很多名人之心。宋代的蘇軾為它寫過詩,明代的李時珍甚至將它寫入《本草綱目》中。而在沒有冰箱的古代,焦圈自然存儲時間久,製作成本低廉,這大概就是成為國民小吃的諸多因素之一吧。

不同於豆汁的挑客,焦圈的味道更加大眾化,易接受。夾子筷子上,圓圓的一個環兒,有些地方還鼓著泡,輕輕一較,酥脆酥脆的,滿口焦香。味道雖然還不錯,但因為是油炸的,多吃異乾,所以得搭著豆汁喝,再就一鹹菜絲,那就是最佳搭配。

溫暖喝不慣豆汁,隻好就著炒肝吃,倒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