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酈督二溝(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84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一個冬日,邑中工匠皆忙於測量規劃。

終在立春前,蘇伯呈上了最終的督造方法。

暖風徐來。如今家家皆建有鍋爐暖房,總量增加,熱損失便相對減少。百裡內的薪柴,尤其是無煙木炭,皆販入樓桑。臨縣鄉民頗多收益。

劉備過年便將十五。雖說年二十方才及冠,然而十五歲已然是成人的標注。曆史上母親也是在這個年紀,讓劉備外出行學。拜盧植為師。現在想來,諸多舊事曆曆在目,宛如昨日。

“少東家?”見劉備久久不語,蘇伯這便出聲試問。

“哦。”劉備回過神來,指著圖中一條流經酈亭的溝渠言道:“此水我怎不知?”

蘇伯笑道:“工匠勘察地形,遂在上遊發現此荒渠。與淹沒在水澤中的督亢溝,同為人力挖掘渠道。問過酈亭鄉民方知,此渠前漢時便有,何時挖掘,已不得而知。後有一年水大,被泥石淤塞乃至斷流,如今隻剩乾涸河道。此後,巨馬水隻能從督亢溝流出,這才漫出河道,泛濫成災。”

劉備明白了:“所以,督亢之地,其實有兩條人工渠。一條名曰:酈亭溝。一條名曰:督亢溝。”

“正是如此。”蘇伯又指著流經樓桑的清溪說道:“酈亭溝水被阻,這便改道而成清溪。”

人工開鑿水道,稱之溝。既然叫酈亭溝,顯然也是人工挖掘。此溝同樣年代久遠,或也是戰國時燕人修建。

劉備點了點頭:“所以,你們想重修酈亭溝。”

“然也。”蘇伯正是此意:“督亢之所以積水甚多,正是因為來水多,而去水少。水麵不斷升高,衝破河堤,漫溢成澤。前些年,少主命我等疏通清溪,加快上遊泄水。如今再雙管齊下,複通酈亭溝,清理督亢溝,如此,上遊來水便能分成三道,三倍泄洪。積水流出,督亢澤水麵自會降低。如此再修築河堤,圍築圩田,當事半而功倍。”

劉備欣然點頭,又問道:何為圩田?

‘圩田’,也叫圍田。乃是沿江、瀕海或濱湖地區築堤圍墾成的農田。在低窪田地周圍築圍,圍外蓄水。堤上有涵閘,平時閉閘禦水,旱時開閘放水入田,因而旱澇無慮。

圩田起源於先秦。

係由‘圍淤湖為田’發展而來,至唐代已相當發達。圩田的建造維護,都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一般農人承擔不起,多由朝廷官府或是有實力的地方豪強,牽頭築成。後世圩田規模很大。五代十國時,南唐與吳越在各自境內大修圩田,每圩方圓幾十裡,如同大城。其中,地勢較低、排水不良、土質黏重的低沙圩田,大都栽水稻。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疏鬆、不宜保持水層的高沙圩田,高粱小麥等旱地作物。

關於圩田的最早記載,見於東漢時《越絕書·吳地傳》中的“鹿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