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敦煌六姓(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61 字 3個月前

李儒笑歎:“主公善識人,我等已儘知也。”

戲誌才笑言:“有‘一億主簿’美玉在前。百騎劫營,又何須驚奇。”

眾人聞言,皆撫掌大笑。

李儒麵露得色。想當初,主公豪擲一億與陛下對賭。所求,不過我李文優一人耳。

劉備亦笑:“甘寧年少任俠,有豪勇。然為一軍主將,豈能隻身涉險。以後且不可如此行事。孤當書信規勸。”

“主公明見。”眾謀主紛紛言道。

劉備不禁感歎:“想我薊國,除去猛將如雲,文臣亦紛至遝來。先時,國中文輕武重,如今文臣武將,齊聚一堂,可稱鼎盛。”

荀攸笑言:“杜趙等人,皆二千石之才,卻仕三百石之長。實乃大材小用。”

荀攸亦出潁川,當所言非虛。

劉備笑道:“未及弱冠,便為一城之長。他日,出為州郡之守,亦駕輕就熟。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時下,當‘以滋味說湯’,先烹小鮮耳。”

五位謀主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言及此處,劉備忽又想到一事:“隴右人才,州郡可有舉薦?”

田豐起身奏報:“州郡皆有人選上報。”

“軍司空且說來一聽。”知田豐有過目不忘之能,劉備這便言道。

“有敦煌索翰,字子曾,師事郎中王朗,(王)朗師從太尉楊賜。深得弘農楊學真傳,可堪一用。還有族親索韶、索隆二人。同郡張恭“素有學行”,令狐溥“飽讀之士,善教化”,氾孚、氾鹹,“居高篤學,明通經緯”,皆可一用。”

州郡所舉之人,竟皆出自敦煌。

劉備這便醒悟:“可是敦煌六姓。”

“然也。”田豐答道。

如前所說。

河西四郡,自前漢初納入帝國版圖,關東氏族便大量遷入。今漢已成當地大姓。如前所說,可稱河西大族者,主要有敦煌宋、陰、氾、索、令狐、張氏,隴西辛氏,西平麴氏,金城遊氏等,不一而足。

西遷漢人,大體可分三類:一類是以仕官為契機,舉家遷入,後世代定居於此。包括一些曾鎮守征戰於此的武將,如記氏、翟氏、孔氏、曹氏、羅氏。

另一類則為避禍而逃徙西州。如麴氏、令狐氏等。素有“西州著姓”之稱的令狐氏,本為晉陽大姓,之所以背井離鄉,舉族遠徙千裡,乃為避王莽之禍。

第三類,則因罪徒邊。如敦煌索氏。武帝時,太中大夫索撫、丞相趙周直諫忤旨,徒邊,元鼎六年從巨鹿遷入敦煌。此一支後被稱為“北索”。王莽天鳳三年,索氏家族又有一支由巨鹿西遷而至,乃為鳴開都尉索駿之後,稱為“南索”。

“北索”名人眾多,影響較大。南索聲勢較弱,影響亦小,逐為後人遺忘。後代敦煌索氏追根溯源,都將郡望稱為“世鹿”。又因索氏在前涼時,影響甚大。後更被列入“涼州六姓”之中。

為何大族多出敦煌。

乃因初置河西四郡時,為戍邊屯田,抵禦匈奴及經營西域,前漢從關東遷徙大批流民、犯官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