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培肥改土(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52 字 3個月前

趕在冰凍三尺前,薊國千裡稻田,灌水漚田。

“漚田”,又喚做“漚肥”。俗稱“草塘泥”。

漚製原料及方法,古往今來,大體相同。皆以秸稈、雜草、落葉、稻草等為原材料,混入一定量的肥水、廄肥、河塘泥等,在田中淹水漚製而成。有機質在嫌氣條件下腐解,腐殖化係數高,養分損失少。肥效持久,遲速兼備。

一般作基肥。具有培肥改土之功效。薊國冬季水田,皆采用此法。

薊國渠網縱橫,行雨汙分流。肥水注入陂渠,自行澆灌田地。收割後的稻茬混入肥水,泡水後自行漚製。待冰封,遂成缺氧嫌氣,自行腐解。

來年春回大地,冰雪消融。解凍後,漚肥自成。便是新一季稻作伊始。

送走邪馬台國使,劉備即命錦帆校尉甘寧,護送薊國使者,登三韓半島,呈薊王國書。言,請三韓各出數萬青壯,來年開春,遠航邪馬台國,與倭女婚配,為邪馬台國延續血脈。少則三五載,多則十餘載。待誕下麟兒,便可功德圓滿,衣錦還鄉。

薊王許諾。前往倭國布種的三韓青壯,年可得萬錢,以十年為上限。

薊王赫赫凶名,人儘皆知。薊國使節,有禮有節,無可指摘。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又有何人,敢為難薊王使節。更何況,還有百騎踏營的甘興霸,從旁護佑。妥妥一尊錦繡殺神。

得聞天下竟還有此等美事。三韓青壯,摩拳擦掌。無償娶妻也就罷了。還可年年得一萬薊錢。一萬薊錢,便是五萬兩漢五銖。

日思夜想。各個血氣方剛,蠢蠢欲動。

然三國主,卻疑神疑鬼。十萬青壯遠渡重洋,國中隻剩老弱。若薊王趁機來攻,如何能擋。

此乃調虎離山之計也!

於是。三韓王,顧左右而言其他。不敢正麵回應,隻說事關重大,需細細考量。請上使先回。待有定論,自當遣使上呈國書,於薊王當麵。

眼看渤海冰封,使者這便乘船返回不提。

歸國後,如實稟報。不出薊王所料。甘寧命錦帆司馬蘇飛,分兵入駐遝氏縣,南津港。

南津港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亦為難得之不凍港。蘇飛久隨甘寧,亦是善水良才。統領大小船隻千餘艘,入駐南津港,自能震懾宵小。

遝氏縣,因水而興。本就是遼東半島上,著名的水路轉運碼頭。自開港,船夫舟子,水上漁家,“紛至遝來”。先有遝津,再有城郭。又因薊王在縣南修築南津港,而倍加繁盛。

遼東半島之遝津,與山東半島之蓬萊港,為渤海灣一上一下,兩大良港。亦是沿海航線,兩個重要港口。漢末常聞“避禍遼東”,便是船出蓬萊港,橫渡渤海後,自遝津前往遼東。

換言之。薊王在“天然形勝”的南津設港,自可三麵而擊。東進朝鮮,南下青州,隨心所欲。以薊王水軍之強,渤海灣,儘在掌握。

一夜雪落,河川皆白。薊國采暖季,自立冬前,便已陸續開啟。木炭亦早不用。改為西沃邑出產的石炭。薊王宮,用更清潔的熱泉來取暖。

厚厚的白琉璃窗,透光又保暖。窗外白雪皚皚,室內溫暖如春。廣植三樓頂,禦花園內的花木,四時不謝。因四座樓頂禦花園,組成一個大大的“寬邊十字”,故被稱為“十字園”。

“薊王宮內無永巷”。王妃皆樓居。侍寢時,自也無需用被褥,裹送薊王寢宮。而由領左右宮長、禦長宮職的安氏四姐妹,負責甄選。晝漏五刻時,便已通稟薊王。侍寢嬪妃,沐浴更衣。胴體各處,皆由宮中侍醫,負責清潔打理。修剪毛發,矬平指甲,鹽水灌注,噴灑花露。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