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麟不當見(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746 字 3個月前

() 三百萬字留念。

--------------

“夫君!”馬氏花容失色,顯然亦窺破端倪。

“猶春秋(麒)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劉備將竹簡上被重重描紅的這句話,輕聲讀出。此句意為:如同春秋時,麒麟不當現而現,孔子書於《春秋》以示災異。便是孔子絕筆於獲麟。

聯係上文,其意自明:桓帝時,天垂異象,地吐妖氣,人遭厲疫,三者同出,再加黃河水清。猶如春秋時,麟不當見而見。乃天降災異啊。

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又說“反常則妖”。

言下之意。襄楷《詣闕上疏》,將桓帝時的種種亡國之兆,與春秋時“西狩獲麟”,相提並論。

桓帝時,宦官專朝,政刑暴濫,又比失皇子,災異尤數。故延熹九年,襄楷詣闕上疏,諫言朝政。

劉備生於延熹四年。襄楷上書時不過五歲。一縷殘魂,穿越大漢。不知身在何處,遂問母親:“今夕是何年?”

母親答曰:“延熹九年(注1)。”

細思恐極。

莫非,襄楷上疏時,已窺破天機。知劉備麒麟天降,了結亂世。若再往深想。更有甚者,劉備重頭再閱此疏,又在稍前段落,見此句:“臣以為河者,諸侯位也。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也’。”

好一個“諸侯欲為帝”。不正應了左慈所解讖言:代漢者,“宗王”也。

襄楷、左慈,一脈相承。

劉備不相信,真有人能未卜先知,窺破天機。尤其當自己一縷殘魂,穿越而來。還未來及,逆天改命,便被人洞悉。怎麼可能?

然作為青史留名,被史家著書立傳的著名方士,襄楷必有過人之處。

所謂“三歲看老”。劉備少年成名。恩師盧植曾與密友言:此子可比光武。平原距樓桑數百裡之遙,若得耳聞,實屬正常。許,襄楷趁機潛入,暗中窺探少君侯,亦未可知。

於是乎,作為“保皇黨”的襄楷,決心為今漢,剪除“麟不當見”之害。故才與天師道、西王母等仙門,同流合汙,暗行不端。

又謂“事出有因”。

結合《詣闕上疏(注2)》所陳條目。劉備終於找到了襄楷,參與陰謀的動機。在襄楷看來,劉備的出現,正如“天垂儘”、“地吐妖”、“人厲疫”,並“河水清”一般無二,皆是亂今漢社稷之妖孽。

襄楷之輩,裝神弄鬼,雞鳴狗盜,劉備並不在意。讓馬氏驚怖的是,襄楷疏上段落,被“何人”以朱筆圈出。

劉備名聲鵲起時,桓帝已崩,靈帝繼位。換言之,塵封許久的《詣闕上疏》,必是後繼之君,重啟研讀。靈帝、廢帝、少帝,皆有可能。

如此說來,幾位陛下中,或有人認可襄楷疏上所言。將劉備視作“(麒)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的異端。

“啟稟夫君。妾竊以為,此言,或彆有深意。”馬氏果然聰慧。

“有何歧義。”劉備柔聲相問。

“太後亦生麟子。”馬氏一語中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備幡然醒悟:“難不成,有人欲對太後母子不利。”

馬氏輕輕頷首:“亦有可能。”

若如此,不可不防。太後乃阿鬥生母。劉備焉能坐視不理。

“速請黃門令,船宮一見。”劉備這便定計。

“喏。”馬氏遂出書閣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