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人不渡己(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58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所謂“醫不自醫,人不渡己”。史道人所言,自有其道理。

誠如時人敬天地,畏鬼神。既是師門禁忌,自當遵循。便是少帝,亦不例外。

“日前,董太皇召黨魁入宮,所為何事。”少帝又問。

史夫人言道:“永樂宮隻出不進,尚不得而知。”皆知身懷道術,豈能再無防備。

“董太皇已有察覺。”少帝言道:“當小心行事。切莫使人構陷朕,‘挾左道祝詛’。”

祝詛之術,乃大漢宮廷禁忌。凡與之沾邊,皆難得善終。少帝初坐穩大位,自當謹慎。切莫因小失大,陰溝翻船。

“妾,敢不從命。”史夫人心領神會。

南宮雲台。

竇太皇將將回宮,便有永樂黃門,冒險來見。

“董太皇何事相邀?”竇太皇尚不知曉,《起居遺詔》已入董太皇囊中。

“太皇言,尚書令(曹節)喪期已過(以日易月),養女安素,宜當擇日許配薊王。”小黃門言道:“故邀竇太皇相商,尚書令身後之事。”

“原來如此。”合情合理,竇太皇自無從拒絕:“且回董太皇,朕稍後便至。”

“喏。”小黃門領命自去。

少頃,竇太皇移駕永樂宮,與董太皇相見。

“隻為尚書令身後事乎?”

“非也。”待屏退左右,董太皇遂以心腹之言相告:“妹妹可知洛陽童諺乎?”

“可是‘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此諺一日風傳大街小巷,竇太後焉能不知。

“然也。”董太皇這便垂淚言道:“因有歧義,故前日請少府一問。少府言,童諺上下兩句,乃說先帝二子也。今,史侯之事已應驗。董侯尚未應也。”

略作思量,竇太後已醒悟:“少府之意,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乃是言貴子之危。”

“正是。”董太皇附耳言道:“少府言,唯有北上薊國,董侯方有一線生機。”

竇太皇輕輕頷首:“陛下奪權,重用武人。又聞養母史夫人,道術高深,能攝人魂。禁中人人自危。往來皆繞行,遠避玉堂殿。”

“誰人無私心,何人無隱秘。凡被攝魂,便身不由己。儘將不可告人之事,悉數告知,事後焉能不追悔莫及。”董太皇試問道:“妹妹,可懼哉?”

“誠如姐姐所言,無人免俗。”竇太皇答曰。竇太皇心中亦有隱秘。

董太皇遂道明心意:“你我指天為誓,扶立貴子為帝。若被史侯窺知,焉能輕饒。今禁中內外,洛陽八關,皆被史侯所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再留宮中,亦是徒勞。不若隨我遠去薊國。你我姐妹,同舟共濟,福禍與共。如何?”

本以為,必難舍京師富貴,垂簾大位。不料竇太皇竟欣然點頭:“可也。”

倒讓董太皇一愣:“妹妹,當真舍得?”

“不瞞姐姐。孤母宿疾纏身,欲回薊國。我已答應,不日當奉母北上。”竇太皇言道。

“天助我也!”董太皇險大喜忘形,急忙收斂:“妹妹勿怪。料想,隻需返回薊國,由華大夫診治,令尊定當無恙。”

“華大夫號稱‘扁鵲在世’,定可藥到病除。”竇太皇亦如此想。

“如此,你我姐妹,擇日北上薊國。扶立貴子登基為帝。”董太皇言道。

竇太皇又問:“可有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