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名臣歸京(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42 字 3個月前

.,

先前,少帝便有召回前左右車騎,槐裡侯領冀州牧皇甫嵩,錢塘侯領幽州牧朱儁,之意。

奈何突遭不測,幾經變故,就此擱淺。

今二戚樹倒猢猻散。又起山東士族與西州武人之爭。如前所說。西州人氏,素被山東輕慢。更飽受地域歧視。究其原因,今漢以來,西涼飽受羌亂,漢人十不存一。若非舉家逃亡,便需與羌人共存。如董卓麾下一眾“涼州大人”,與羌豪累世通婚。或如馬騰父子,家貧無依,不得已娶羌女為妻。諸如此類。且兩漢以來,如河西四郡,常有關東大姓,因罪徙邊、辟禍西遷。百年來,雖洗去罪痕,搖身一變,卻仍遭人詬病。

便是劉備。初來乍到。正月旦會時,入宗親諸劉隊列。事後亦遭人詆毀。足見家門出身,根深蒂固。甚至朝廷亦不例外。凡入羽林,必是六郡良家子。足見一斑。

正因矛盾尖銳,無從調和。故當以董卓為首的西州武夫,快速崛起,手握重兵,占據朝堂時。以黨人為首的山東士人,立刻嗅到了濃濃的危機。於是摒棄各自成見,聯手對敵。

少帝畢竟年幼。雖手握大權,卻又不敢肆意妄為。對百官多行懷柔之策。輕易不降罪。於是乎。雙方人馬,明爭暗鬥,雖不見劍拔弩張,耳畔卻也隱隱響起,兵戈之聲。

論唇槍舌戰。董卓等人豈是對手。往往被駁的,麵紅耳赤,體無完膚。諸多侍禦史,引經據典。含沙射影,指桑罵魁。出口成章,字字見血。董卓等人啞口無言,百口莫辯。

少帝觀之,我見猶憐。

實在是被罵慘。

隻恨手無寸鐵!

眼看便要重蹈二戚相爭之覆轍。少帝未雨綢繆,問計太傅楊彪。終得解決之法。於是力排眾議,將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朱儁、前將軍臧旻、右將軍田晏、左將軍夏育,名臣宿將,齊調京畿。

此舉,不啻當頭棒喝。令雙方皆措手不及。

尤其皇甫嵩並朱儁二人,少帝亦受雄職。皇甫嵩領尚書令、朱儁拜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董卓,並為三獨坐。

詔命頒布之日。散朝後,衛將軍張濟、後將軍董卓、左中郎將呂布,相約一見。

董卓曾領《衣帶詔》,聯絡群雄。故凡有會麵,皆由其主持:“陛下為息朝堂爭鬥,調名臣回京。我等當如何應對,方為上策。諸君且不吝賜教。”

衛將軍張濟言道:“文官見不得我等‘竊居高位’,故群起來攻。言辭雖利,卻難傷我等分毫。何必在意。”

“不可大意。”董卓言道:“有道是三人成市虎。一眾侍禦史,累日無休。若令陛下見疑,我等俱休矣。”

“三位將軍,各有多少人馬。”呂布忽問。

“領命出征前,不過數千兵馬。”董卓答曰:“如今募得幾何,尚不得而知。”

“陛下何意?”呂布又問。言下之意,是否放三位將軍麾下人馬入京。

“料想,多半如此。”董卓已猜出陛下心意。

所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陛下自除二戚兵權,將京畿數萬兵馬,攬至麾下。奈何關東群雄虎視眈眈,薊王虎踞河北。陛下為求自保,自當廣募雄兵,守備關隘。

奈何坐擁江山,不及半壁。財政捉襟見肘。朝堂百官,皆伸長脖子,坐等薊王獻費。如何還有餘力,招募兵馬。

調回三位宿將,不啻一著妙棋。如此不費一錢一糧,得數萬精兵。若京畿之內,有十萬兵馬,何愁大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