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滅頂之災(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69 字 3個月前

.,

“王上言之有理。”盧植一聲輕歎:“董卓其人如何?”

“狼子野心,非忠良之輩。”劉備答曰。

“離京前,陛下六百裡召回董卓,必為水淹南陽。”恩師言道:“料想,四方將軍中,唯董卓可罔顧大義。倒行逆施。”

“正是。”劉備亦如此想。

“是福是禍?”恩師又問。

“福禍相依。”劉備答曰。

“董卓可為王莽乎?”真不愧是以身證道,授業恩師。竟一語,道破天機。

劉備直言道:“五五之數。”時至今日,薊王亦不知,曆史的車輪,究竟奔向何處。

然聞此言,恩師眼中似有神光掠過。心頭千鈞重擔,隨之消弭於無形。從容起身,離席下拜:“老朽盧植,求為下庠令。”

薊王以君臣之禮相待:“孤,求之不得。”

擇月初大朝會。

薊王冠冕上殿。

拜恩師為南廣陽大學,下庠令。因致仕時,“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故薊王又上表賜爵都亭侯,邑三百戶。加封“少保(宮職)”。雙秩萬石。

一同表賜,另有王傅、四少師、左國令、上庠令、門下祭酒。位皆特進,朝朔望(大朝會),見禮如三公。車駕乘綠車(綠車名曰“皇孫車”。天子有孫,乘之以從)從。

坐擁大漢一藩。薊王終開萬石頂俸。

換言之,薊王再擢升宮俸。王傅並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皆秩萬石。

薊國既有四少師,必有四少傅、四少保。至於人選,眾人各有所屬,不一而足。

然不出所料。左右國相,遂拜少傅。亦雙秩萬石。

薊王能開萬石頂俸,拜董太皇所賜。由太醫令華佗,首開先河。今國中大賢,皆食頂俸。太醫令華佗,心結儘消,渙然冰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至此,薊國第十七令,終水落石出。盧植、鄭玄,皆為大儒馬融門下高徒。一人掌太學,一人理大學。可謂相得益彰。

恩師安居南廣陽,主持大學。遠離朝廷是非之地。亦了卻劉備一樁心事。

入夏後,陰雨綿延。江淮大地,梅雨早發。大水泛濫,幾無可免。

水線漸漲,居高不下。潰堤之危,時被提及。沿岸官吏,急急上表。書到禁中,如泥牛入海,二帝皆不聞不問。

便在此時,應後將軍之邀,前將軍臧旻,右將軍田晏,左將軍夏育,齊聚虎牢。

四方將軍,名聲在外。

尤其北伐三傑,與時胡騎校尉,臨鄉侯劉備,左右夾攻,一戰滅鮮卑。名傳天下。後又討黃巾,滅流寇。居功至偉。世人皆以為,三人乃繼涼州三明後,朝中百戰宿將。

“見過諸將軍。”董卓以東主居之。

“後將軍。”三位將軍,抱拳回禮。

“請堂內一敘。”董卓伸手相邀。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