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東海壽麋(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076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今漢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劉秀之子劉京,受封琅琊公。建武十七年,再立琅琊國,進爵琅琊王。時琅琊國,轄琅琊等十三城。建初五年,劉京上書章帝,願以琅琊國之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換東海郡之開陽、臨沂,並將國都從莒城遷至開陽。後傳位至今。

琅琊國,地域廣大,屬縣眾多,賦稅甚高。其王,宮殿華美,城高牆厚。乃漢之強藩。

中平二年,正月,琅邪安王劉據薨,子劉容嗣。為新任琅琊王。

國中琅琊港,乃春秋五港之一。與碣石、轉附(煙台)、會稽、句章,並著於世。其以琅琊港,最為著名。

先前多有海船往來。周遭亦多賊寇。謂“山海之盟”。後廣陵賊薛州,錢唐賊胡玉,並北海賊管承,先後伏誅或投誠。海誓山盟,隨即瓦解。大股海賊不見蹤跡。唯剩零星餘賊,不時出沒。後海市大興,船戶皆北投薊國。海賊無利可圖,常饑不擇食,攻掠港內泊船。不其港,亦飽受侵擾。得新任北海相袁紹,攜兵剿滅。這才轉危為安。

借口海賊出沒,琅琊王遂閉港鎖津。不於外界往來。

卻暗中招募船工,督造大舡。尤其南陽大水前,得南陽良工數千,仿照薊式潛輪船。

琅琊國,本就善航海造船。得良工相助,如虎添翼。所造機關船,雖遠不如薊國,卻也足可通行南北。尤其逆入大江,順下江左,當無往不利。

“如何方能令琅琊王,重開海禁。我兒需細細思量。”換乘青雀舫,返回郯縣途中,陳珪亦不忘叮囑。

“此事易耳。”陳登已有定計:“時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攻取泰山華、費,略任城。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常為賊擾。東海人蕭建,今為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不與賊通。隻需肅清下邳賊眾,琅邪相必有厚報。”

陳珪問道:“兵從何來。”

“曹兗州。”陳登擲地有聲。

“此乃虎狼之計也。”陳珪聞之慨歎。

“亂世用重典,急症下猛藥。為江山社稷長久計。不得已而為之。”陳登心意不改。

“陶使君當麵,由何人勸說。”陳珪追問細節。

“東海麋竺。”陳登脫口而出。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钜億。其人頗具傳奇。

裴鬆之注引《搜神記》:“竺嘗從洛歸,未達家數十裡,路傍見一婦人,從竺求寄載(搭個順風車)。行可數裡,婦謝去,謂竺曰:‘我天使也,當往燒東海麋竺家,感君見載,故以相語。’竺因私請之,婦曰:‘不可得不燒。如此,君可馳去,我當緩行,日中火當發。’竺乃還家,遽(ju)出財物,日中而火大發。”因及時移出,而全家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