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 貴麟二子(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76 字 3個月前

.,

“彆駕言之有理。”劉表又道:“然,隻畏猛虎又加羽翼,而翱翔四海。”言下之意,孫堅麾下飛雲艦隊,乃心腹大患。

“猛虎之翼,乃出北國。荊南蠻夷之地,常有水衡都尉並海市往來。荊州治漢壽,本為防備荊蠻北進。今四方蠻夷皆歸輔漢幕府所轄,荊南無憂,宜將州治遷回。”許子將進言道。

“當遷往何處?”劉表求問。漢壽位於洞庭西畔,位置偏西、境內豐水,亦諸多不利。

“吾觀襄陽三麵環水,一麵靠山。水陸之衝,易守難攻。自南陽毀於大水,此城常有紫氣盤匝,數月不散。乃大吉之兆也。”許子將答曰。

“哦?”劉表果然意動。

誠如許子將所言。襄陽確是水陸之衝。往北,經新野、宛城,可通京洛;往南,經宜城、當陽、江陵,可達漢壽,再南可至番禺。另有沔水橫貫過境。水麵帆檣如林,百舸爭流。由襄陽往西,可舟至漢中。折東而下,可直達夏口(漢口)、秣陵。

更加襄陽,士族聚集。時,襄陽至宜城間,“有卿士、刺史二千石數十家,朱軒軿輝,華蓋連延,掩映於太山廟下”,諸如龐、黃、蔡、蒯、習、馬、楊等名望士族,號稱“冠蓋裡”。

“境廣地勝”,“年穀獨登,兵人差全”。史載:“自中平以來,荊州獨全,及劉表為牧,民又豐樂。”足見豐饒。

正因襄陽南拊江漢,西屏巴蜀,乃“用武之國”,“禦寇要害”。故蒯越曾言:“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見劉表沉思不語,許子將再接再厲:“聞使君於江陵廣造薊式大舡,又命黃祖屯兵於江夏。若遷郡治於襄陽,可互為犄角,共禦猛虎於江左。則高枕無憂矣。”

“襄陽本是兵塞,內城狹小。若遷郡治,宜當擇址新築。”劉表言道。

“憑荊州之富足,此又有何難?”許子將笑言:“若廣募薊國良工,月起重樓千棟,一年足矣。”

“彆駕所言極是。”劉表這便定計:“宜開港津,與薊國互市。”

“若海市舶來,則荊州無憂矣。”許子將撫掌笑道:“劉揚州叔父(劉寵),乃薊少師。焉能坐視州郡為他人所占。”

劉表心領神會:“青州刺史(劉岱)乃劉揚州兄長,聞豪擲數十億錢,求購薊式大舡。若兄弟齊心,守望相助。何懼猛虎之患。”

聞弦歌而知雅意。許子將遂密語相告:“不瞞使君,劉青州已遣使供奉,官拜後將軍。徐州刺史陶謙,亦心向洛陽。不日當遣使上洛,拜左將軍。另有益州刺史(劉焉),拜右將軍。”

“後將軍,乃為當朝太師,豈可另授。”劉表言其謬誤。

“何車騎,新拜大將軍。太師已繼其將軍位。”許子將答曰。

“原來如此。”劉表這才醒悟。自南陽毀於大水,二帝之爭,高下立判。漢室宗親,出為一州刺史者,多已心向洛陽。無怪合肥侯遷都壽春,虎視江左。不求一統九州,隻為割據半壁江山。

許子將察言觀色,知此行目的已達。遂暗自鬆氣。

忽聽劉表又道:“太師非純臣,久必生亂。”

許子將歎道:“使君大才。竊以為,亂漢者,必(董)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