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狐虎之威(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72 字 3個月前

穀雨過後,桃花水盛(注)。

大河一夜水滿。董侯詔命,改彆都甄城,為“甄都”。一字之差,其意大不同。背倚大河,撫慰河北。固守兗州,挾四方將軍,與合肥侯爭奪關東。再尋機西進,攻陷漢中。如此天下歸一,繼承大統。

唯一所患,兗州近八十萬戶,四百萬口。多被豪右豢養於塢堡之中,隱身高牆之後。或淪為佃戶,或自賣為奴。天災人禍,顆粒無收。寒門單家,難以自養。去年案比,十不存一。

換言之,四百萬眾,能為曹操所用,寥寥無幾。

可想而知,州中良田,皆被豪右瓜分。曹操效仿薊王,圩田雷澤、菏澤,乃至巨野大澤。亦是不得已而為之。更加朝廷東遷,洛陽宗室公卿伴駕,豈無田宅傍身。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由王太師主政,然諸事皆需曹孟德親力親為。換作旁人,多半以為自討苦吃。然曹孟德卻應接不暇,樂此不疲。

平心而論。此時曹孟德,一心奉主,實無二心。

朝野上下,交口稱讚。

甄都,大將軍董重府。

聞曹孟德來訪,董重中門大開,親出相迎。話說,自董卓身死族滅,王允總朝政。更加董重裹挾涼州兵亂,一朝兵散,頹勢儘顯。後隨王允等,東遷辟禍。奈何空有大將軍之高位,卻無半分實權。為百官所輕,更為董侯疏離。

索性稱病不朝,閉門謝客。

話說。順下大河,自漳水入千裡薊國渠,一日可達南港。卻又心有不甘,難舍大將軍之位。遂滯留至今。

聞曹孟德來訪,董重焉能不喜。

賓主落座,備至殷勤。不等曹操開口,董重已先問:“聞孟德公事繁多,奔走詣闕。‘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卻不知今日,因何得閒?”

曹操落杯言道:“如大將軍所言,朝廷東遷,諸事繁多。曹某不才,唯儘力而為。”

言罷,偷看董重麵色,曹操斟酌言道:“奈何左支右絀,仍捉襟見肘,不足為用。今日登門,求大將軍仗義相助。”

“哦?”董重稍作思量,這便醒悟:“莫非,孟德乃為求永樂積銅乎?”

“然也。”曹操實言相告。

“原來如此。”憶先前種種,董重恍然大悟。之所以留己一命,又密告上巳東遷,皆因垂涎永樂積銅也。

俗謂性命事小,錢財事大。董重一命,如何能抵永樂太皇,畢生積蓄。

心念至此,董重渙然冰釋。曹孟德,必是奉命而來。而背後之人,已呼之欲出。

董重斟酌言道:“孟德當知,永樂積銅,乃太皇所持。便親近如我,亦不敢擅動。”

“大將軍所言極是。”曹操已想好托辭:“然甄都不比洛陽,八關鎖固。關東群雄,虎視眈眈,揮師北上,旦夕可至。為防腹背受敵,王太師欲割幽、冀、並、涼,河北四郡於薊王。河北雖定,然青、徐、豫,關東諸王,仍心向壽春。為籠絡諸王,收歸己用。永樂積銅,正當大用。”

俗謂財能通神。同出漢室一脈。論親疏,叔侄三人,並無差異。心向何處,且看得利多寡。若董侯許以重利,關東諸王改弦更張,心向往之,亦是稀鬆平常。畢竟肉爛在鍋裡。

聞曹孟德一席話,董重方知,已成奇貨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