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 遣子入侍(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601 字 3個月前

</p>

“回稟王上,北匈奴今在阿蘭聊國。”使者答曰。

“可是舊時奄蔡。”薊王又問。

薊王對西域諸國,知之甚祥。除去西域都護府搜集整理《西域諸國史》,五十六妃亦時常談及,故國舊聞。

“正是。”使者又答。

前漢時,“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裡,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涯,蓋乃北海雲”。今漢初,“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鬆、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

“阿蘭聊”又作“阿蘭”。注曰:“北烏伊彆國在康居北。又有柳國,又有嚴國,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臨水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

“北烏伊彆(列)國”,應為北匈奴伊蠡王,率部西遷至奄蔡國東境所立。

換言之。北匈奴此時,已據擁康居屬國阿蘭東境,與郅支單於殘部會合。迫使阿蘭人或西遷,或南下康居。

康居國,今為西域大國。西南與安息國鄰,東南與貴霜接,東臨大小烏孫。北部奄蔡國、嚴國均已羈屬,中部為康居國本土。時下,蔥嶺之西,貴霜、康居、安息,三國鼎立。其中康居稍弱。稍後稱“康國”:

“康國者,康居之後也,遷徙無常,不恒故地,自漢以來,相承不絕。其王本姓溫,月氏人也,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國。枝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並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

“北匈奴何部,欲附漢歸義。”薊王必有此問。

“乃康居國中,郅支(單於)各部落大人。”烏孫使節,語出驚人。

“竟是郅支單於部。”薊王頗多訝異。便是殿中百官,亦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宣帝五鳳年間(前7年—前54年),匈奴內亂。五單於並立,“死者以萬數,畜產大耗什**,人民饑餓,相燔燒以求食,因大乖亂(《漢書·宣帝紀》)”。六年後,呼韓邪單於和郅支單於兩強大戰,兩敗俱傷。戰後呼韓邪單於降漢,史稱“南匈奴附漢”。反觀郅支單於,卻殺害漢使、率部西遷,為康居王皆納,以王女妻之。並置其部於國境,與烏孫接壤。相約合擊烏孫。乃至烏孫西境,赤地千裡。康居因而強盛。

《漢書·陳湯列傳》載:“郅支(單於)數借兵擊烏孫,深入至赤穀城,殺略民人,驅畜產,烏孫不敢追,西邊空虛,不居者且千裡。郅支單於自以大國,威名尊重,又乘勝驕,不為康居王禮,怒殺康居王女及貴人、人民數百,或支解投都賴水中。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不敢不予。”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於殺害漢使、遠遁康居八年後。建詔三年(前36年)冬,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製”發聯軍四萬,數路兵分,攻殺郅支單於。斬殺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十八人;俘虜百四十五人,投降千餘。匈奴隨郅支單於西適者,幾全部覆沒。

建昭四年,春,正月。郅支首級,送至京師。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