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 九橫十縱(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31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九橫十縱,乃是郭區。薊王宮城,仍不改諸侯王城,一裡之回。故並無僭越之嫌。

更有甚者,臨鄉東西二港,出入皆經水門。可防民船誤入。如此,涇渭分明。改造後的王都,由“呂”字,變為“日”字。四麵直渠,南渠寬百丈,足可泊千艘木蘭大舡。東西直渠,各寬五十丈,亦排建“丁”字長堤,“韭”字泊位。南港三麵水路相加,足可泊木蘭大舡,千五百艘。若以進出南港,大小船隻計,可泊船五千艘。南港皆改為民用。官船入臨鄉城東水門,泊入東城港。王船入臨鄉西水門,泊入西城港。五十丈寬渠,已不可再稱護城河。

為通車馬,當架舟橋。舟橋之便,在於靈活。列隊成橋,散開為船。無礙三足踆烏出入。且臨鄉,四麵護城河仍在。為內渠。南門與南港相接處,仍以橋頭堡相連。單臨鄉而言,有內外二道環渠。

薊王不願大肆營城的另一個原因,恐圈占民田。千裡國土,寸土寸金。城市外擴,必占耕地。萬幸大通郡等,皆有美田出。東境大小遼澤,亦是沃壤。更加海水稻,可讓環渤海不毛之地,皆為良田。故才有今日擴城之舉。

命報館複刻將作寺規劃圖,刊印日報,遍示國中。薊人觀之,無不振奮。

與洛陽九五雄城,多半為南北二宮所占迥異。九橫十縱,薊王都。王城不過一裡之回。換言之,九十街衢中,薊王宮隻占一衢。九十分之一。餘下多為吏民所居。可想而知,民生鮮活,繁華鼎盛。

料想,經此之後,薊都當輕易,不再外擴。

自薊王決意,聯軍貴霜。貴霜國政民情,正被西域都護府,源源不斷,收集上報。

話說,自薊王中西域而立幕府,都護五十五國。南北絲路興盛。尤其奴隸貿易,為西域綠洲帶來六百萬自由民。讓東西方貿易,趨向均衡。絲綢、茶葉等,仍是大宗輸出商品。而諸多西方特產,亦開始反輸西域。

誠然,比起年均一億貴霜金幣,流入大漢。回流不過十分之一,千萬之數。饒是如此,亦令貴霜帝國財政,大為緩解。畢竟,絲路稅收,獲利豐厚。

更有甚者。迦膩色伽一世在位期間(約143年—162年),為與安息爭奪絲綢貿易紅利,除不遺餘力,開辟通大漢的海上商道,和經大夏、大宛入西域的陸路商道外。又經營經康居、歡潛,渡裡海西行的新商路。使的貴霜,不僅壟斷幾乎全部香料貿易,且在絲綢貿易中,亦占重要地位。

奈何,自迦膩色伽二世崩後,再無“王中之王”。如今,統治貴霜大部的王者,稱胡毗色伽二世,卻非王中之王。

關於迦膩色伽二世之死,據後世《付法藏因緣傳》雲:三海歸化,北海未服,迦王欲興師北伐,臣民厭戰,乘其衰病之時,“被(褥)覆捂殺之”。

正因先王死於非命,帝國陷入內亂。(迦膩色伽)二世王,未能傳位於子嗣。被胡毗色伽二世,篡奪大位。亦因內亂,險至貴霜分裂。先前羈縻屬國,紛紛獨立,亦是此因。時至今日。胡毗色伽二世,已控製大半帝國。然民心初定,本不宜征戰。

奈何七年內戰,令貴霜元氣大傷。攻掠身毒,重拾舊土。甚至與薊國瓜分,整個身毒半島,成為續命良藥。

另外。對外戰爭,轉嫁國內矛盾。古往今來,亦屢試不爽。

唯一所慮,便是後患。若安息帝國,趁貴霜大軍東征,揮師來攻。則滅國矣。

絲路通暢,為便於遊商往來。貴霜效西域都護府,架橋修路,分築置驛。五千裡程,快馬加鞭,十日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