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物外精神(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876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謂“時勢造英雄,英雄趁時勢”。

好比“船小好調頭,船大好頂浪”。身位尊卑,各有優劣。無名小卒,無人惦記。名重朝野,萬眾矚目。若是先前,一言不合,掛印而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其暢快。

如今,牽一發而動全身。曹孟德位高權重,一人榮辱事小,百姓生死事大。斷不可輕棄。

若放朝廷遷回。兗州必群狼環伺,兵禍再起。那時,血流成河,餓殍遍地。關東危矣。

此時曹孟德,終能體會,何謂“生死兩難”,身不由己。

唯向死而生,方能破此困局。

車門開啟,冷風逆襲。精神為之振奮。曾幾何時,為人處世,隻求問心無愧。如今行事,卻先思得失利弊。

“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唉!貧窮時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時連親戚也畏懼於我,人活在世,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然終歸,食髓知味,樂在其中。

收拾心情,曹操邁步登台。赴一年一度,正月旦會。

曹孟德心思若何,不難揣度。

誠如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此時的曹孟德,與洛陽初見時,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

無有錯與對,亦或是與非。隻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已。

唯一考驗是,你願不願跟隨。

說“你變了”,往往也意味著自己“跟不上”了。

比起洛陽初見,更喜歡哪個曹孟德?

就薊王而言。無所謂?喜不喜歡。若是劉備,亦無所謂,初不初見。公私分明?不可混亂。私交無損公義。乃大丈夫處世之道也。

然正如情和欲?世間總有人混為一談。須知。凡言兩情相悅?多是真愛。隻需說門當戶對,皆是交易。慮及年齡、出身,相貌、家世?皆是欲求不滿。人之所以高級?正因層次分明。

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捫心自問,何所求?又何所欲。竊以為。忠君愛國前?先忠於自己。

如世之初?“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於是“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遂成人間。

生於天地之間,切莫混淆概念。

為王者?何時談情?何人說愛?又何處慮及?得失利弊。需心似明鏡。切莫張冠李戴。

又謂“一諾千金”。即便是交易,亦需誠實守信,切莫輕易?背信棄義。

家國同構。

薊國正月旦會,亦隆重無比。

天下屬國,四海番邦,皆遣使來朝。一裡之回薊王宮,靈輝殿前,亦人頭湧動。開年大典,斷不可輕慢。

所幸,薊王早已駕輕就熟。

門下署,接人待物,輕車熟路。南宮少府,按部就班,製儀定軌。更加薊國吏治,體係完備。好客之風,遍及千裡國境。上邦風範,賓至如歸。薰薰然,不覺已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果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典,必然勞民傷財。然於國於民,皆有大利。國風凝聚,民情淬煉。諸侯與帝國,咫尺天涯。大漢一藩,國富民強之外,還需足夠精氣神。

“淨名梵行宰官身,跡似空花意自真。豈為世間吳伎倆,正緣物外長精神”。

如前所言。自正月旦會,到上陵禮畢。典禮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