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7 掃榻以待(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93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甄都,禦史中丞,兼領甄都令,荀彧府邸。

自曹孟德領兵出征。荀彧衣不解帶,拱衛甄都周全。呂布麾下健將,倚仗鐵騎,往來如風。抄掠兗州大地。軍情緊急,四麵火起。一日數報,乃至數十報。陳宮兵勢虛張之計,絕非浪得虛名。若是尋常人等,早已驚慌失措。然荀彧居高穩坐,處變不驚。“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不愧王佐之才。

誠然,陳公台亦不可,等閒視之。此連環計,令曹孟德疲於奔命,荀文若分身乏術。亦令曹堂上下,自顧不暇。

王太師,社稷之臣。“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卓既殲滅,自謂無複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正因如此。故未知不其侯伏完並尚書令桓典等人,暗中所謀。總以為,一言九鼎,禦下有術。疏於防範,才有今日之事。

否則,振聾發聵,一聲棒喝。伏完、桓典,當可懸崖勒馬。

“報,門前有人投刺。”便有府中衛士,廊下通報。

“何人投刺。”荀彧隨口一問。

“言,乃‘子閎’。”

“哦?”荀彧這便言道:“名刺何在。”

“名刺在此。”衛士遂呈上名刺。

荀彧一觀便知。投刺之人,乃荀彧四兄荀諶之子,荀閎。“子閎”者,謂“從子荀閎”是也。

荀諶今為薊國三川守,兼王宮行人。領食二千石高俸。

時得荀攸所舉。荀悅,荀衍,荀諶,荀表,荀棐,荀祈,叔侄六人,同仕薊國。皆為一城之長。並稱“荀氏六長”。後因政績出眾,與從兄荀衍,同擢為郡守。荀氏一門。自萬石國老,慈明無雙始,中二千石幕府右丞荀攸,二千石太守荀衍、荀諶,千石城令乃至三百石城長,不一而足。

更加薊國興《荀子》為大儒學之基。荀氏家學淵源,穩坐薊國第一名門。

荀閎字仲茂。今為蘆州長。

時東境郡縣草創,百廢待興。安昌郡三縣,扼遼西走廊。尤其蘆州縣,上連昌黎郡,下接遼海郡。扼碣石道,又守壺港。水陸通達,坐擁漁鹽之利,兼得稻作之益。自荀閎到任,通路穿渠,築城圩田,向化島夷,安置遷戶。以家傳聖賢之道,教化蠻夷。蔚然成風,一縣大治。

待薊王歸國。不日當可擢升城令。坐享千石高俸。靈輝大殿,覓得一席之地。

可謂荀氏,後起之秀。

“拜見叔父。”荀閎登堂入室,肅容下拜。

“仲茂速起。”見家門青年才俊,荀彧亦難掩喜色。

“家門安否?”待荀閎落座,荀彧遂問道。

“家中如故。”荀閎恭敬作答。

“所為何來。”荀彧既是長輩,又是東主。故由其發問。

“來送家書。”荀閎此番乃奉命前來。

“家書何在。”荀彧似已早知。

荀閎朗聲言道:“甄都危矣,不可久居。速棄官北上,我主必掃榻以待。”

此便是家書。傳話之人,必出慈明無雙。

荀彧肅容答曰:“彧,已儘知。”

“叔父何意?”荀閎追問。

“仲茂守一縣之長,不可久留。”荀彧答非所問:“且速歸。”

“叔父當知……”荀閎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