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異軍突起(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94 字 3個月前

嶺南長史檄文,言:三日之內,肉袒牽羊,開城納降。不然,城破之日,棄市,夷三族。

篡位王範蔓,又驚又怒,急火攻心。一時,分寸儘失,計較全無。

史上,黃巾亂後,群雄並起,乃至三國鼎立。徼外蠻夷,自無暇顧及。於是,趁亂而起,吞並小國,篡位自立。

不料,薊王,異軍突起。落子四嵎,與神上宗師,對弈天下棋局。最終逆風翻盤,三興在即。再續大漢國祚,何止二百年。五部都護府,連成藩屏。四方回路,循環內外。內輸大漢,外哺四夷。和合向化,天下大同。此便是,內聖外王之真諦。

簡言之,內外雙軌,互為表裡。

正當扶南篡位王範蔓,寢食難安,日夜不寧時。忽聞,北方屬國究不事。已遣數萬大軍,星夜南下,趕來馳援。範蔓心中稍安。

究不事,後世稱真臘。自秦漢始,數百年皆羈縻於扶南。後漸強盛,終吞並扶南。此皆是後話不提。

南州半島,扶南,據西蠻灣,枝津縱橫,三登沃土。林邑竊據東線黃金海岸。西接東天竺,乃山南諸國並驃國之地。另有,狼牙修、徐狼等小國,散布其間。或被吞並,或羈縻於周遭大國。

薊王先滅林邑,立嶺南都護,並象林苑。又滅北天竺,立豐州及三南方國邸。將犬牙交錯,各方勢力,東西剝離。隻剩扶南一塊魚肉,橫陳刀俎之上。

目標,簡單至極。

再命孫策,周瑜,領三千白毦,滅國足矣。

扶南水(湄南河),自達光(撣國)台地,南流入西蠻灣。縱貫扶南全境。扶南國都大城,並七小王邑,皆位於扶南水,枝津故瀆,縱橫交錯之地。

先前,橫海先艂,拱衛頓遜海渠,不曾輕離。且扶南水情,亦無從知曉。故未曾深入。扶南女王柳氏,為複國之便。遂將扶南水情,和盤托出。所獻《扶南山川地形圖》,皆有所指。精細雖遠不及薊國將作寺測繪成圖。然足可一用。

扶南水軍,雖有大舶數百,大小船隻過萬。然比薊國樓船巨艦,實不值一提。橫船列隊,火石齊發。水砦土崩瓦解,大營一片火海。岸上水麵,濃煙滾滾,浮屍血染。

鐵壁鏵嘴,堅船利炮。為立先功自効,錦帆司馬蘇飛,真刀真槍,輪番操練。話說,錦帆校尉甘寧麾下,乃薊國首屈一指,水戰先鋒。白波樓船、鬥艦,內外機關兵器,操練純熟,如臂指使。好比牛刀割雞。

區區扶南水軍,蝦兵蟹將,豈配與錦帆為敵。

領班長史旗船。

孫策、周瑜,舉千裡鏡遠觀。見扶南水軍,毫無還手之力。周公瑾不禁慨歎:“橫海纛,薊錦颿(帆)。鐵索橫江,所向無前。”

“甘興霸勇烈,當列四凶。”孫策笑道。

語出孫策之口。若不知詳情,許一笑了之。或嗤鼻一笑,黃口孺子,亦配論天下英雄。

殊不知,正如薊王所言,虎父無犬子。孫策之勇,不下孫堅。

正因孫策勇武,周瑜智高。薊王才命二人,出鎮嶺南,代行王事。周公瑾,輕出一謀。扶南兵敗如山倒。

扶南女王,裹挾神鬼之力。化外蠻夷,心慌意亂,如何敢戰。

“可配我主乎?”無外人在場,孫策笑問。

“南帝之子,主公意屬融氏君。”不愧薊王小師弟。知大師兄甚深。

孫策輕輕頷首:“百越、百濮,當為南人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