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逆進為否(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63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遙想當年,何後避遷西園。群狼環伺,朝不保夕。為求一線生機,無所不用其極。更不惜孤注一擲。遺重金於史道人,請出麻姑仙。北上薊國,盜采麒麟之菁,行千裡投懷。終歸大漢,母憑子貴。時,合肥侯,投鼠忌器。以禮相待,不敢妄動分毫。終化險為夷,於一片火海中,死裡偷生。

心機手段,著實令人高看。

班大家言女子:不必才明絕異;不必辯口利辭也;不必顏色美麗也;不必技巧過人。後世歧義,女子無才便是德。實則,大謬矣。可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亦或是“師不必賢於弟子”。乃指,“力能則進,(力)否則退,量力而行”。並非要女子,逆來順受,自甘平凡。

良禽尚且擇木。明珠豈能暗投。

故於王太後而言。甘後竭儘所能,終於亂世之中,避入薊王家門。母子得全。同為人婦,深以為敬。

“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

一言蔽之,為人婦母,大節不奪,死裡求活。薊王亦當敬之。

高祖雖九敗,然一勝而遂天下誌。此便是漢家否(pi)氣。後世訛稱:“匪氣”。

《傳》曰:“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若取褒義。或可引申為:“逆進為否”。後世江淮俗語“冒否”,或可一比。

漢人義理,非親臨,不可儘知也。

“國色名花俱絕代,玉人甘後本雙身。”

甘後出身,於薊王宮中,並非諱莫如深。且薊王上陵禮時,焚書已告,列祖列宗。為千秋三師甘始之女。為麟子義母,號“神智夫人”足矣。

話說,薊王少時,不過十裡樓桑少君。如大將軍竇武妹,竇瓊英,並孤孫竇輔,及陳蕃之子陳逸皆陸續抵達樓桑。便如順陽衛,亦舉族遷來。另有潘鴻、朱蓋,亦泛舟來投。流民北上,入少君侯食邑,更不絕於道。

謂“三歲看老”。薊王一貫行事也。義之所向,雖千萬人吾往。如竇貴妃、何貴妃,今皆母憑子貴,俱有寵。當可,足見一斑。

薊國五百城港,街頭巷尾,所熱議,首當其衝,便是端午國慶。

先前,中書令荀采進言。端午大典,可否於北港舉辦。薊王言,國慶,便是舉國同慶。北港為王室專用。爵民無從入水砦。若隻攜百官蒞臨,非薊王所願。於是,仍設於南港水路。因明渠環繞,南港四麵臨水。往來船舶,可於左右渠口,入兩側明渠泊位。如此,即便封鎖南港主水路,亦不誤船舶通行。

三足金烏船宮,尚在北港鴉巢,升級保養,不宜輕動。薊王遂命將作寺,與南港橫海水軍大營,築台觀賽。如十夷王邸、雲台觀邸、大佛寺等,近水樓台,皆向百姓開放。彼時,南港百姓,可居高遠望,縱覽龍舟競渡,大典盛況。

至於慶典儀軌,少府並國老,已先行擬定。如朝會麵君。雞鳴時分,比千石及以上,百官車駕,共入王都。與薊王同殿食角黍,佩蒲艾香囊,以代艾草熏蒸。稍後隨王駕出宮,直奔南港,登觀賽台。比千石以下,至比六百石,就食門下署鸞棲館。比六百石以下,放假三日,五百城港,官寺置宴。民間,大酺三日,與君同慶。

薊王攜百官,台上坐定。先起歌舞。靜待百姓入場,水中龍舟列隊。待日中之時,薊王親鑄陽燧。取火於天,以象炎漢,“以火德王”。

稍後,鳴鏑射空,鐘聲大作。龍舟競渡,一決勝負。

待龍舟賽罷。置酒高會,共飲菖蒲。此時,南港長街,百肆大開。張燈結彩,旌旗林立。薊王亦命幕府軍市,開於百官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