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左慈歸國(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20 字 3個月前

“漢中傳書,多日未見。料想,當伏於甄下。”安貴妃,自有主見:“謂‘此一時,彼一時也’。譬如,慧貴妃攜雲霞美人北歸。妾以為,四海館,亦毋需四海令鎮之。”

“貴妃,所言是也。”薊王亦如此想。

彼時,與西王母,多生間隙。故遣烏角先生,坐鎮四海館。謹防王母門下,不請自來,不厭其擾。如今,東女國與薊國,締結邦交。王母更遣門下,執事靖陵司金館。欲與東王父,和合之心,仙門儘知。故烏角先生左慈,毋需大材小用。遣門下弟子,鎮守大震關城,足以。

話說。多年前,薊王命隴右四海館,並薊國方技館,二署合而為一。時稱“四方寺”。苦無人,既通神鬼之術,又可學貫古今。故四方令,乃由四海令左慈、元素令常林,二人同掌。後得龐德公北上來投。薊王觀龐公,隱逸高賢,學貫古今。非儒、法、道、墨,門派可限。遂拜龐公為國老,領四方令。統四海、方技諸館。

因黃金台上四方館。館長朱建平,先入為主。時人常稱“四方令”。未免混淆,儒宗進言:易名相授,必成美譚。薊王遂取眾星拱辰之意,易名“司辰令”。

並於雲台觀邸之上,四海仙館中央。飛架岱輿仙館,為其署寺。又命龐德公,收太學四子為門徒。授安邦定國之術。

更兼,雲台觀邸,守邸丞葛玄。乃出左慈門下高徒。遷寺台上,水到渠成。

誠然,安貴妃此時進言,遣左慈東歸。亦彆有玄機。

西王母,儘遣門下入國。天下仙門,彙聚一堂。海內方士,齊聚南港。隻因薊王身應,東王父之名。

《仙傳拾遺·張子房》:“漢初,(張良)遇四五小兒路上群戲,一兒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莫知之,子房知之,往拜之曰:‘此東王公之玉童也。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東王公也。此二元尊,乃陰陽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萬靈,育養群品。木公為男仙之主,金母為女仙之宗。長生飛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覲金母,後謁木公,然後升三清,朝太上矣。此歌乃玉童教世人拜王公而揖王母也。’”

《吳越春秋》亦載:“(越人)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據此可知。東王父與西王母,乃時下仙門尊崇,陰陽二主神。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便是後世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天下名女仙,爭相飛入薊王家。所欲所求,不言自明。

如此再思。薊王求西王母,親授玄素術之心,有增無減。當與名女仙,一般同。

謂“人多手雜”。南港本就是,四海船商彙聚之地。唯恐仙門中人,不擇手段。妖言惑眾,興風作浪。故遣左慈以鎮之。更有甚者,知馬鳴大士,亦兼神通。大佛寺前,欲登門搦戰者,日以百計。皆被守衛,好言勸回。

三興在即。若起仙佛相爭,於國不利。此時,遣左慈歸國。亦是為國辟禍也。

“雲台觀邸,四海仙館,可為署寺。”薊王已有定計:“以禦國中,仙門方士。”

“夫君,明見。”安貴妃笑讚。

“女仙,何人可禦。”馬貴妃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