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帝廷公卿(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46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無上幕府九卿,與太上帝廷九卿,分庭抗禮。帝廷主政,幕府掌兵。

故皇上先立幕府九卿,以定百萬軍心。

月末大朝,皇上冠冕臨朝。封南閤祭酒許攸為大司勳,長史蓋勳為大司民,從事中郎毛玠為大司會。與大司士、大司儀、大司諫、大司正、大司刺、大司命,共號“無上九卿”,金印紫綬,食萬石俸。

群臣振奮,三呼萬歲。

循《漢律》,三公皆有開府之權,稱“宮府”。如太傅屬吏:長史一人,秩千石,掾屬二十四人,令史、禦屬各二十二人;司空屬吏:長史一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禦屬四十二人。

無上將軍,乃太上皇帝兼領。故九卿稱上卿,位同三公。皆有開府之權。換言之,大司士、大司儀、大司諫、大司正、大司刺、大司命、大司勳、大司民、大司會,各有公府。可設長史、主簿,從事中郎,不一而足。屬吏可自行招募。此亦是兩漢官場慣例。

因可自募屬吏。故觀太傅、司空屬吏可知。員數並不固定。因時製宜,應權通變。

季漢新政之一,擴編門籍。將原本隻用於進出宮門之名籍,擴為吏治之籍。凡署寺、官治、府庫、大營,皆設門籍。換言之,門籍,等同於官籍。

門籍書錄何處,便在何處為官。門籍最高,便是宮籍。可進出太上帝廷。一言蔽之,門籍亦有品秩。且與官秩對應。

幕府人事既定。皇上需著眼帝廷。

太上三公,已各得其主。儒宗、義父,恩師。共號“三君”,彙聚天下人望,輔弼太上皇帝。位高權重:“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既領太師,儒宗上疏,欲卸太學上庠令之職。太保盧植亦同日上疏,請辭大學成均令。唯恐太傅黃忠,亦請釋兵權。皇上遂親赴義父府邸勸之。聞皇上肺腑之言,義父遂將疏奏焚去。

皇上準儒宗、恩師奏請。遂下皇命。

太上三公,各領太上九卿之三:太師領少師、大司空、大司成;太傅領少傅、大宗伯、大司馬;太保領少保、大司徒、大司寇。

少宰共六人。分掌:三公曹,吏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計六曹。由左右太宰,分掌。右太宰,掌三公曹,吏曹,中都官曹。左太宰,掌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

換言之,太上九卿,再增大司成。即,少師、少傅、少保、少宰、大宗伯、大司徒、大司馬、大司寇、大司空、大司成。

或有人言,少宰乃太宰屬官。雖同秩萬石,然不在太上九卿之列。正如左右太宰,雖秩萬石君,亦不歸於太上三公之列。

此言大善。至此,太上公卿,涇渭分明。

帝廷公卿人選,皇上亦又決斷。

四少師,崔寔、蔡邕、劉寵、荀爽。薊王改封劉寵、荀爽,並甄下楊彪,同為左、中、右三少傅。崔寔、蔡邕,自為左、右少師。擢升司辰令龐德公,與幕府大司士賈詡,共守左、右少保。

大宗伯,皇上已封京兆尹劉陶。又擢升司州牧黃琬,為大司徒。橫海上將軍黃蓋,兼領大司馬。助太傅黃忠,掌兵馬軍事。左國令黃承彥,拜大司空,掌水土營造諸事。門下祭酒司馬徽,為大司成,掌五帝之學。

擢升太學博士祭酒,已故陳少師,長子陳紀為上庠令。陳祭酒,號“陳子”。深得其父,陳太丘真傳。今皇上破格,拜為上卿,得食萬石。亦念舊情也。擢升雙博士祭酒服虔,為成均令。

如此,帝廷公卿,大半既定。唯剩大司寇,掌刑獄司法,皇上未得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