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第二十八章 給呂雉直播劉盈之死 二合……(2 / 2)

王都無了,看你們還鬨什麼亂。

更何況,這些諸侯王陰奉陽違,對王朝的統治並沒有起到當初預想的作用,既不能扶持中央,更不能對抗外敵,裹亂內戰倒是十分在行。

從劉邦開始,到呂雉當初推行政令,說無為而治,目標是讓官員們不要擾民,與民生息,讓經曆了多年戰亂的百姓能夠有個喘息繁衍的機會,然而真正落到實處得了好處的,卻隻與諸侯和大貴族們。

大漢開國就開始推行的十五稅一,到漢文帝時期的三十稅一,都隻是指田稅,並不包括徭役和丁稅,可在中央政權無為而治的時候,諸侯和公侯貴胄在瘋狂地兼並土地,他們向國家繳納三十稅一的田稅,卻向農民征收五成田地收入,這還不包括徭役和人口稅。

就在被司馬遷狂吹的“文景之治”時代,上層統治階級固然過著“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注1)的黃金生涯,可底層百姓卻因為各種明目的徭役和人口稅,動輒傾家蕩產,從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注2)甚至“生子則殺”(注3)。

呂雉不知道這事兒也就罷了,既然都知道幾十年後大漢治下會因為諸侯囂張至此,導致民生凋敝至此,自然就想從現在開始,儘量解決解決諸侯的問題。

劉氏諸侯王不行,呂氏諸侯王同樣也不是好東西。

那些仗著她勢而起的呂氏後人,渾然忘了自己的出身,變本加厲地作惡,到頭來被陳平周勃撲殺也是自取其咎。

呂雉既然打算自己稱帝,以呂鳳(魯元公主)為皇太女,就不打算再像從前那般無腦扶持呂氏族人,那跟劉邦大肆分封劉姓諸侯一樣,都是禍根。

大漢立國之初,便是郡國並行,既想避免強秦廢宗室分封二世而亡之例,又想以同姓宗室諸侯國合力扶持中央之利,想法的確是好的,可人心並不會因為血脈相同就變得齊心協力,結果就是哪怕同姓諸侯,也一樣會內亂內鬥,紛爭不斷。

尤其是像劉濞這樣的,私采銅礦,私鑄銅錢,挖的是國家的國庫牆角,肥的是自家諸侯國,就算沒有晁錯建議削藩,早晚也會成為內亂之源。

所以,呂雉毫不猶豫地先將他的封地沒收,吳國變成江東郡,銅礦收歸國有,江東的土地富饒,正好可以作為她的經濟試驗田,推行新農具和新糧種。

說起來,她還得感謝劉濞自己送上門來,給了她這麼一份大禮,所以才沒直接要了他的性命,而是降等為合陽侯,讓他一家都留在長安,反正有封邑食祿,當個吃喝不愁的富家翁總是沒問題的。

目前的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極低,呂雉原本還沒什麼感覺,直到聽UP主陳曦說起後世糧產,動則數百上千,土豆紅薯玉米等從海外運來的新糧種竟能有畝產數千斤之多,震驚之餘,更是興奮不已。

要知道,現在的農作物以粟、麥、菽、稻、麻為主,糧食畝產量是一石到四石,按照陳曦她們那個時代的折算,此時的一石大約是後世的六十斤。

也就是說,平均畝產能達到一兩百斤,已經算是上等好田,還得是風調雨順,無災無難的時候。

而魯元公主在長樂宮中試種的土豆,第一季產出,就達到了畝產兩千斤以上。其中固然有宮中土地是精心照顧的沃土良田,加上第一季用的是陳曦提供的良種的緣故,但就算減去一半,這一千多斤的產量,在這個時代也是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眼下正是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各國諸侯勢力未成,中央政權威信猶在,一切都來得及。

尤其是今日天幕在太學講堂開學之際,對著整個長安城和四方學子直播“七王之亂”,以吳王劉濞為首,串連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甚至勾結匈奴、東越、閩越貴族,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舉兵犯上。

漢景帝哪怕腰斬了晁錯,不但沒阻止諸侯進犯的腳步,反而讓他們愈發覺得皇帝軟弱可欺,揮軍直上,乾脆打算連皇位都搶了。

好在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治軍有方,奇襲諸侯王糧道,斷其糧草,亂其軍心,再聯合其他將領和諸侯王,誅殺吳王,擊敗七王聯軍,最終除了趙王楚王是自殺之外,其他諸侯王都是伏法被誅。

七王之亂雖然沒有推翻中央政權,但諸侯國之患成為大漢頑疾,是從開國之處分封諸侯王就埋下的禍根。

如今一切還沒開始,吳王就先被呂太後拿下,雖然隻是降等為侯,留了條性命,可消息一傳出去,其他諸侯王就如聞霹靂,差點給這位膽大包天的哥哥跪下了。

從劉邦去世劉盈繼位開始,太後當政,諸侯王們就已經開始提心吊膽,到劉如意變成戚如意謀逆被誅三族,劉邦的兒子們就十分乖巧地認慫聽話,甚至主動請母後登基為帝,主持朝政。

其他叔伯兄弟諸侯王都安安分分,恨不得太後忘了他們的存在才好。

劉濞居然還敢跑去長安,以報喪為名,其實心裡沒點想法鬼才信。

結果就被老天爺給收拾了吧!

不光天降神跡,以光幕直播了幾十年後的“七王之亂”,還給了太後名正言順削除藩國的理由。

這不,吳國變成了江東郡,吳王變成了合陽侯,七王之亂可不就亂不起來了嗎?

劉濞是留了條命,劉肥卻被嚇得差點沒了半條命。

沒辦法,趙王楚王都是還沒影兒的人,可這濟南、淄川、膠東、膠西目前可都是在他的齊國名下不說,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分明就是他的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子……

小十三劉雄渠上個月才剛出生,現在還是個剛剛滿月眼都睜不大開的奶娃娃。

他本來是給魯元公主送封地,給太後請命,甚至跟劉盈一起上書請太後稱帝,自以為做得十分到位,準備等太學講堂開學後,就將自己適齡的兒子都送來讀書,可沒想到,自己還沒死,就看到以後封地四分五裂不說,還出了四個犯上作亂的蠢貨!

“七王之亂”,劉濞是領頭的不錯,可他劉肥的兒子就占了四個!

這坑爹的兒子們啊,簡直要了爹命了!

沒法趕回封地去把還在牙牙學語的兒子們拎來受罰,劉肥就隻能自己袒胸露臂,光著上半身,披散著頭發,背著荊條,跪在未央宮門口請罪。

他本就生得膘肥體胖,自大漢開國封王以來更是養尊處優,如今光著半身負荊請罪,沒走幾步就滿頭滿身大汗淋漓,卻還是咬著牙在眾目睽睽之下步行到宮門外跪下,替兒子們未來惹的禍請罪。

好在沒過多久劉盈就親自帶人來請他入宮,還要替他解下背上的荊條,給他披上衣衫。

劉肥卻推拒了劉盈的好意,說道:“我知陛下和太後不因後人之事而怪罪於我,可我教子無方,禍及朝廷,既有天降警示,若不負荊請罪,又如何能服眾?”

劉盈無奈,隻得陪著他一起步行入宮,眼看著他背上的荊條刺入肌膚,鮮血順著他的後背滴落在漢白玉石階上,對這位平日懶洋洋以吃貨自居的大哥不由肅然起敬。

當初父皇給大哥最大一塊封地,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哥生的子女多。

目前為止,劉肥記在宗譜上的兒子就有十三個,長子劉襄跟劉如意差不多大,十三子劉雄渠剛剛滿月記上族譜,家大業大,若是沒有大點的地方,幾代之後,那點封邑就不夠他們吃的了。

如今的光幕直播裡說的七王之中,四個都是他的幼子,封地也都是從他名下劃出去的,顯而易見,如今的齊國,在他身後,不知會被劃出多少個小諸侯國來。

就算那些小子們作亂,與已經死了的劉肥無關,可這教養之過,劉肥就算是死了也逃不過,更何況現在還活著……

不過母後連劉濞都沒殺,自然也不會因為那幾個小奶娃們未來犯的錯去懲罰大哥,劉盈對這一點的信心還是有的。

隻是沒想到,劉肥自己主動負荊請罪,劉盈一聽就趕緊來接,陪著他一起去見太後。

一看到太後,劉肥噗通一聲就跪倒在地,滿頭的汗水和著眼淚一起流下來,糊得滿臉都是,看著更是狼狽不堪。

“兒臣教子無方,導致小兒日後犯下彌天大禍,還請母後降罪!”

呂雉走下台階,到他麵前,伸手親自將他扶起,皺著眉說道:“你也說了,是日後犯錯,與今日何乾?隻要你以後好生教導他們,要牢記父祖出身,不可忘本啊!”

“多謝母後寬宥!”劉肥感激得眼淚嘩嘩直流,“兒臣從小大字不識,到現在也沒認幾個字,國中還是曹相國代為打理政務,以兒臣之才,哪裡教得了那些不孝之子。還請母後開恩,準許兒臣那些不成器的兒子入太學讀書,讓他們從小就學習詩書禮儀,以免再重蹈覆轍,犯下大錯。”

呂雉點點頭,說道:“哀家修建太學,本就是為教化百姓,自然也包括諸王子孫。你願意送孩子們來學習,是件好事,不過就算諸侯自治一國,也不可自作主張,擅自加賦加稅,你可明白?”

劉肥使勁點頭,差點把汗珠子眼淚水都甩到太後的身上。

“兒臣明白,兒臣回去一定讓人徹查稅賦,絕不容下麵的人自作主張……”

呂雉微微一笑,說道:“那倒不用急,既然你要送兒子們來長安讀書,不如就在這裡等幾日,哀家會派人去齊國替你送信接他們來長安,再順便查一查,有沒有人擅自做主,不遵朝廷律例,擅加賦稅。”

“……”劉肥的胖臉上瞬間沒了表情,僵硬得猶如石化的雕像。

良久,才從嗓子裡一個字一個字擠出十分艱澀的回答:“兒……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