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三十一章給呂雉直播劉盈之死 二合一……(2 / 2)

這本身就是一樁奇事。

父皇劉邦不愛讀書之名,天下皆知。

太子飽讀詩書,仁慈寬厚,品德尚佳,在諸位兄弟中也頗得人望,若不是呂後昔日替劉邦出手算計功臣和異姓王時手段狠辣,有這樣一位兄弟繼承皇位,真是其他兄弟的福氣,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會因為曾經有過皇位繼承權而被斬草除根。

可現在劉盈主動提出禪位給太後,劉如意變成了戚如意被滅戚氏滿門,稍微懂事的兄弟就不能不怕了。

然而太後居然根本沒動手,哪怕劉肥在她眼皮子底下蹦躂那麼久,也隻是被削了點封地,罰了點錢,送兒子去讀書當人質就沒事了。

太後似乎並不急著登基稱帝,而是穩紮穩打地收攏民心民意,收回諸侯封地,樹立自己的權威,培養自己的人手,按照這樣繼續走下去,要不了幾年,這普天之下,讀書人稱頌的是太後的知人善任,將紙張書籍普及民眾,讓更多寒門學子得以讀書上進。

普通百姓則會對分田減稅讓他們吃上飽飯的太後感恩戴德,而不記得這曾經是劉氏的天下。

劉恒不由打了個冷戰,視線落在了那潔白的元紙上:

“土豆,在長樂宮試驗田畝產兩千餘斤,蒸煮烤皆可,即可為菜,亦可為飯,兩畝產出,便可活一戶五口之家,且無需上等良田,沙地旱地亦可種植……”

代國的土地貧瘠,隻能種些高粱和小麥粟米,產量極低,五口之家便是有百畝田地,一年到頭勞作不休,三十稅一的情況下,也隻是堪堪果腹,還不敢說完全溫飽。

可換了土豆,隻需要兩三畝地,便可養活一家人。

如此,他們便可敢再多生孩子,多分田地,有更多的人手乾活,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發展。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生的越多,地少產出少,飯不夠吃,還得多交人頭稅,最後就不得不忍痛“生子則殺”,隻保留最基本的人口。

在這個時代,無論哪個國家,人口才是第一位的。

前秦滅亡之後,又是楚漢戰爭,到如今大漢的人口數量已經降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底線上,若是不能夠讓百姓安心生產生活,就無法保證以後的發展,旁邊還有個虎狼般的匈奴在覬覦著,隨時都會撲上來咬一口。

劉恒比誰都清楚,這土豆和長樂宮中所謂的“試驗田”新糧種,對大漢意味著什麼。

高產的糧種,豐收的糧食,可以讓更多的人活下去,人口的增長,才是整個大漢帝國強盛的基礎。

有糧,有人,有書……

難怪朝中大臣們,再也沒有敢像當初反對父王易儲時的強項老臣,敢於出言反對太後登基稱帝之事。

這是開萬世先驅,亦是為萬民謀生計之大事,哪怕太後隻是一個女子,但她做到了連父皇都沒做到的事,天降神諭之下,又有誰敢反對,誰能反對她即將登上的高位呢?

禦史大夫周昌當初被父皇壓倒騎在脖子上,都敢梗著脖子罵他是夏桀商紂一樣寵幸妖妃昏了頭的暴君,可現在麵對這些,他都沒有出言反對太後稱帝。

劉恒便知,一切都不一樣了。

一切……都跟他的前世不同,跟天降神諭中播放的曆史軌跡不同了。

是的,他在抵達代國之後,也曾高燒一場,便有了前世的記憶。

所以在他聽說劉盈高燒一場後,便沒有再上朝,甚至主動讓位給呂雉時,也以為劉盈有了前世的記憶,不願再與母後爭權,才會主動讓位。

可現在看來,真正不一樣的人,是母後和魯元公主才對。

前世他可沒有聽說過什麼天幕神諭,更沒有聽說過“元紙”“土豆”和太學書院,他隻需要靜靜地在代國等著,等著長大以後,和他的妻妾們生下一個個兒子,等著劉盈和太後陸續病逝,便可輪到長安的大臣們請他入京稱帝。

在他還在糾結這一次要不要護著自己的原配妻子,糾結還要不要扶持竇氏起家,糾結著登基為帝以後該不該早日采納賈誼的策論,早點處置藩國的問題,避免留給兒孫們……

結果天降霹靂,一道光幕就把他的未來劇透展現給了整個長安城。

於是不光他和還沒影的兒子被曝光,連著吳王劉濞和齊王的四個兒子也被曝光。

就讓人十分抓狂。

可他現在,兵馬沒多少,土地沒多少,人口沒多少,最要命的是錢也沒幾個,根本不可能與太後為敵。

隻能老老實實上書,安安靜靜等候發落吧。

曾經當過皇帝的劉恒,這會兒也著實隻能繼續“無為而治”,聽天由命。

呂雉招來魯元公主,和她一起看劉恒的來信時,頗有幾分意外。

“你這個四弟,倒有幾分本事。”

魯元公主也跟UP主陳曦訂購過“文景之治”的相關視頻,自然知道在自己一家都死後,這個遠在代國以“忠厚老實”著稱的四弟撿了個大便宜,被群臣迎立為帝,接過了母後治理的海晏河清的大漢,靠著“垂拱而治”“無為而治”的黃老之道,就將大漢推上了盛世的時代。

起初她還覺得有些憤憤不平,若是沒有母後先前十幾年的辛苦治理,哪裡有他後來摘桃子的機會。

可現在看看劉恒寫來的書信,先是表達了一番對母後和皇兄的思念孺慕之情,然後又表達了長安太學的向往,想要學習之心,溢於紙上,甚至還主動提出,他年幼才學不足,希望太後能夠選派飽學之士前往代國為官,協助治理。

當然,也少不了請魯元公主去推廣造紙印書,新型糧種雲雲。

親切有禮,言辭誠懇,當真如人所說,是個“忠厚老實人”的模樣。

呂雉笑道:“他倒是乖覺,不等我說,便主動請朝廷派人,如此一來,哪怕他手下都是朝廷選派的官員,他隻要這一個代王的虛名便可。”

魯元公主點點頭:“彆的也沒少要啊,把我都快吹捧上天,讓我還怎麼好意思不給他元紙和糧種?”

“嘖嘖,這個弟弟,年齡不大,心眼可真不少啊!”

“薄昭現在何處?”呂雉收起信來,抬頭望向審食其,問道:“可曾問過他,如今代國的人口和糧產情況?”

審食其恭恭敬敬地說道:“太後有令,微臣豈敢不問。”

“代王到代國就藩兩年,依然住的是前代王的舊宅,且隻用了兩處的院子,其他的地方都租與商人。”

“商人?”呂雉有些意外,“代王竟然允許商人入住?”

她記得在陳曦提供的資料裡,曾經說過,漢文帝曾經提出過重農抑商,對商人諸多限製,雖然再次給農民減稅,但對商人的賦稅翻倍不說,還設立了不少關卡,並將鹽鐵等設為官營專賣,甚至連北方的榷市都有不少關閉,讓那些匈奴在和親之事上更是獅子大張口,要的陪嫁越來越多不說,還動不動就入關劫掠。

之前呂雉就大力推進榷市交易,讓雙方互通有無,商人重利,不遠千萬裡奔波,本就是為了更多利益。

而能夠用錢買到的貨物,就算是匈奴人,在有“錢”的時候,一樣也不願去拚命廝殺劫掠。

畢竟,隻要打仗,就肯定要死人。

匈奴的騎兵勇士再多,也不是一個部落的,幾十個部落的人馬,誰死誰生,誰都說不算。

能夠正常交易換取到的財物,總好過讓自家兒郎送命。

這兩年,榷市交易的數目,幾乎是漢初的十倍以上,雖然仍未能完全杜絕匈奴人的搶劫,但規模和人數都遠遠不如漢初。

所以呂雉就很不明白,為何漢文帝要重農抑商。

陳曦也是翻查了許多資料,才告訴呂雉母女,關鍵還是因為生產力跟不上。

在後世總結的規律中,所有的政治基礎,都是生產力,總之一句話,就是能不能讓百姓吃飽!

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什麼禮儀規矩都談不上,就更不用說發展。

當時無論是基礎農作物,還是農具和耕種方法,都遠遠不足以產出讓大漢百姓吃飽的糧食,在這種情況下,商人重利,就隻會生產更多高價值的絲綢和經濟作物,而枉顧普通百姓的需求。

再加上諸侯王和豪強地主們不斷兼並土地,自耕農一遇到災荒就賣地賣房賣兒賣女,可謂是“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注1)”,一切淒慘的百姓生活,都是因為奸商而起。

那麼,要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成為漢文帝的首選就十分正常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