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1 / 2)

顧雙宅門手記 雲嶠 3162 字 4個月前

邵老太爺神色自若,顯然早已知道這消息了。

衛國公世子是什麼樣的人,在場的就算沒見過,也都有所耳聞。

放眼金陵的勳貴圈子,這位爺若稱第二狂人,便無人敢稱第一,即便是比他大了一輪的太子見了他,也要出殿親自相迎,平起平坐。

誰叫他偏偏有狂的資本呢,旁人雖然側目,卻也隻能歎一聲,是衛國公父子勞苦功高,朝廷特加恩遇也是情理之中。

衛國公手握東南兵權,且十餘年來親赴前線督導海防,與倭寇血戰,保一方安寧,其長子自幼跟隨在鞍前馬後,同齡的勳貴子弟在讀書、玩樂時,他正在戰場上手刃賊寇,弱冠之年以有無數軍功在身,這樣的人於國有功,於民有恩,因而手中的權勢就算再大,也沒人敢指摘什麼。

天下偏有看不慣功臣得勢的,就是因為衛國公與太子交好,意圖篡位的吳王明裡暗裡與之勢同水火,已經是十年來人儘皆知的事了。

可皇帝一日建在,太子一日不登基,這樣虛假的平衡就要維持一日,衛國公府和吳王府更是熱衷於維持表麵上的和諧,可如今,都被衛國公世子這衝冠一怒的舉動打破了。

“原也是衛國公世子占理。”崔興徐徐道來,“吳王說,冬季沿海灘塗不利於倭寇的船隻停靠,幾十年下來,倭寇也是絕少在冬季上岸擄掠的,便擅自上書奏請皇帝,削減一季的東南軍費,用以填補今年救災的開支。”

三老爺猶在震驚中:“所以,就惹惱了衛國公世子?”

說著又看向二老爺:“真有這麼回事?”

二老爺道:“吏部雖然是六部之首,可朝廷又不是吏部的朝廷,吳王上的折子不從通政使司走,我哪裡能知道?不過……吳王此舉是有些莽撞了,雖然幫皇帝結了燃眉之急,卻無異於自毀長城,短了一季的軍費,卻使軍心不穩,來年倭寇再度進犯,人心就容易散了。”

三老爺歎道:“無論如何,總算是解了咱們的燃眉之急。”

說話間,看著邵老太爺的臉色,明顯也是鬆了口氣。

邵老太爺對崔興道:“你這次處理的不錯,就算沒有衛國公世子這檔子事,你之前的舉措也救了你主子一命,我叫賀增支些絹帛金銀賞你,你家裡還有誰在府上?”

崔興道:“分內之事罷了,不敢奢求賞賜。”

老太爺也不再強求,隻是把這事記在心上,私底下直接讓賀增去辦,免得崔興屢次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