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半更(1 / 2)

六月初六,朝廷休假一天,整個四九城都好似浸泡在淚水裡。

六月初七日,江南鄉試科舉舞弊一案,所有不同的人的信件回複,都進了京。

夏天來了,澹寧居裡換上了夏日窗紗,銅爐裡沉香嫋嫋,宮人們魚貫而入,給皇上和大臣們送上飯後清茶。

張廷玉起身,請示道:“皇上,臣等先看信?”

皇上說:“朕來看。”

張廷玉心裡一跳,其他大臣都緊張。

皇上一封一封地看了,很開心,和大臣們說:“可見這些人,就是瞧著朕重用噶禮,眼紅嫉妒於他。”

大臣們心裡頭都更緊張了:皇上畢竟是皇上,常年在宮裡頭,對於地方上的事情,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可他們眼見皇上心情這樣好,更因為噶禮和皇上的關係,也不敢多說。

皇上看著看著,眉心皺起來,越皺越緊,所有的人都提到嗓子眼。皇上說:“怎麼都是誇噶禮的?朕都不敢自稱完人,說的噶禮好似聖人在世?”

偏殿裡的人都裝著沒聽見。

皇上瞄他們一眼,拿起一封厚厚的信件,頓了一下,還是打開。

這封信件,是江蘇巡撫張伯行的。

張伯行是有名的清官,真正的清官,之前戶部催款,皇上還替他還了一萬兩銀子。皇上既擔心這個清官,也隻會說好話欺騙於他,又擔心張伯行告訴他什麼了不得的真相。

皇上拿剪刀剪刀信件,慢慢地看。

一張臉,沉了下來,宛若這四九城的氣氛一般陰沉。

張伯行在信裡告訴皇上,他對噶禮實在忍不下去了,他也知道噶禮的身份地位,更知道要彈劾噶禮需要真正的證據,說他這兩年一直在收集證據。

張伯行說,科舉舞弊的事情傳到江南,江南讀書人人人激憤。民間紛紛起事示威,南京幾個學院的學生一起去衙門要一個說法,卻不防噶禮將他們都抓了起來。

南京當地士紳們齊齊露麵,一起去請見噶禮,這才從大牢裡救出來人。

皇上來信詢問科舉舞弊的事情,噶禮下麵的官員,不是和他同流合汙,就是怕他勢力大,或二者有之,都是誇誇其詞,欺上瞞下。

另有,戶部催債,地方上的官員一開始都沒當一回事,慢慢的,人人自危。噶禮護著和他親近的官員,重點打壓和他不親近的官員,其中有揚州知府劉文義,正經科舉出身,投在大郡王門下,與八貝勒親近,他欠了戶部三萬兩銀子,銀子都要家人敗光了,打算賣園子還。

噶禮硬是給一個月的規定時間,派人來一番辱罵,列舉他小舅子包攬官司、小兒子青樓鬨事、管家逼死租戶等等事項,間接導致這位官員自儘身亡……

張伯行說:‘皇上,臣有愧,臣居然不知道這名官員如此劣跡。臣知道這位官員該死,但他死在這個時候,這樣的死法兒,這是要戶部的催債,還怎麼催?皇上,臣身為江蘇巡撫,日夜懸心啊。’

皇上看到這裡,捧著信紙的手在抖:劉文義表麵裝的人模狗樣兒,內地裡不知道多麼貪贓枉法!卻因為有大郡王和八貝勒護佑,要他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

而老十三不在戶部,噶禮聽說了京城的事情,要報複八貝勒和九阿哥,要攪合戶部催債的事情,如此行徑令人發指!

皇上直覺這個事情是真的。皇上可以信這個事情,太子不知道。但太子對噶禮的行為如此管不住,要他憤怒。而大郡王和八貝勒的手伸到揚州,富甲天下的揚州,更要他心生警惕。

張伯行又說:江西另有一個,噶禮推舉的官員醉酒自刎。噶禮瞞而不報,其原因是這名官員借著噶禮的名義受賄一大筆銀子,斷了一個人命冤案,卻沒有和噶禮分贓……這名官員大約是上個月去世的,消息至今還沒有傳出來。

皇上猛地一拍桌子,怒氣勃發。

“皇上息怒。”

大臣們都跪了下來,皇上看著他們,更怒。

“你們都知道?”皇上的喝問裡有著濃濃的失望。

“皇上,臣等知道一點兒。”陳廷敬道,“皇上,噶禮在地方上,有很多地方官的小毛病兒,他能力有,才華橫溢,臣等不好彈劾他,……皇上,誰能沒有點缺點?噶禮的具體事情,臣等不知道,若有要皇上震怒之處,請刑部和大理寺嚴查,皇上切莫動怒。”

皇上冷笑,看向阿靈阿。

阿靈阿道:“皇上請息怒,信件上若有什麼事情,也不可能都是屬實。臣建議,另派人去江南做欽差,查清此事。”

皇上狠狠地盯著他們,好一會兒,低沉壓抑的一句:“……不必了。”

這些人顧忌噶禮的身份,都不敢和他說實話,派去欽差南下,又能敢和他說真話嗎?

皇上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兒。

揚州富的流油,揚州知府是大肥缺兒,能派去的官員都是朝裡關係硬的。這事情還關係到吏部,吏部滿人尚書齊世武,卻是太子一係的人,劉文義的這番任命,必然有吏部其他人參與其中,這人,是老大的人,還是老八的人?

皇上拿著信件,繼續看下去。

噶禮在山西任職的時候,太原知府趙鳳詔為虎作倀。山西民風彪悍,其中平遙縣一個名叫郭明奇的百姓,因不滿噶禮縱容縣令王綬壓迫百姓,便將他們二人一同狀告到了京城巡城禦史袁橋府上。

袁橋立即將噶禮的罪狀上奏朝廷,例舉了他在朝廷稅務上麵加收百姓超過兩成的稅收,還在民間興修宗祠廟宇,逼迫當地富豪為其捐款,平日還以審查案件為由大量收受霸強富豪的賄賂等多條大罪。

可是噶禮在朝中竟有眼線,還有幫手。被彈劾沒多久,就傳來了他的心腹山西學政鄒士聰代表山西太原民眾,上奏請求褒獎留任噶禮的奏折!當時朝中的禦史蔡珍對此進行了質疑,認為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這種“百姓愛戴的好官”的假象純屬虛構。

噶禮始終矢口否認,大肆汙蔑袁橋和蔡珍說他們均無實際證據,隻是聽錯了片麵之詞。最終刑部斷案,平民郭明奇治罪,蔑袁橋和蔡珍也被一同免職!

張伯行舉證:之前朝中官員對噶禮多有不滿,其中一個名叫劉著鼐的言官借機上奏,彈劾噶禮在山西任職期間經常貪贓枉法,對百姓們實施酷刑壓迫,贓款已經累計數十萬白銀!百姓紛紛大呼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但這份奏折一直沒有消息。

張伯行痛斥道:皇上明鑒,這種朝野遍布清官大老爺,‘百姓愛戴的好官’的假象純屬虛構,都自欺欺人!然此舉已經成為定例,地方官員離開,逼著老百姓立生祠,送錦旗,上萬民書挽留。老百姓敲鑼打鼓的,其實都是高興他的離開!

皇上狠狠地一閉眼。

人人都說康熙盛世,大清王朝一片繁榮昌盛之景象,全國一片叫好的聲音,稅賦指數□□,朝野遍布清官大老爺,皇上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年齡老了,喜歡聽一些太平話兒,可他也知道在一片繁華盛世之下,當然也有一些烏合之眾,他們鑽朝廷的空子,上瞞下騙,為一己私利行貪婪之道。

可他沒有想到,噶禮就是其中一位。

如此惡劣!

皇上打開噶禮的信件,看著噶禮在信裡表述忠心,江南一片歌舞升平,列舉張伯行一樁樁罪行,說他為了做清官而不顧人倫法紀,苛責下屬,窺視自己的行程試圖偽造證據誣陷自己……表情已然恢複平靜。

自己一起長大的奶兄弟,可能都變了!曹寅變了,噶禮也變了。皇上不想去信,更不想因此和他的三個兒子都鬨起來。皇上更丟不起那個人,在天下人麵前承認,自己看錯了人,信錯了人!

可是江南鄉試舞弊鬨的這般大,必須給一個交代。

“張廷玉擬旨,去年江南鄉試的秀才們,全部押送到北京來,朕親自考。”

“臣遵旨。”

皇上的一道命令下去,前朝和後宮都是震驚。

皇上向來最是愛惜名聲的,更最是信任護著噶禮這個奶兄弟的,還有太子的關係在,之前多少人彈劾噶禮,都是自己丟官罷職的,現在卻是要鬨了起來?

此舉要前朝和後宮都害怕起來,民間的老百姓卻是又忘記了這個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