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做個大當家20(2 / 2)

“郎君。。。”

“就今天,且當我也迎一迎天官可好?”

連著封建迷信都出來了,你讓福壽叔怎麼說?難道說不好?雖然黃巾起義整的太大,被壓製的也狠了些,可道家什麼的,已經灑下了信仰種子。即使不是信徒,也未必敢隨意抨擊。不過是一點子油,還是阿玉自己家的,福壽叔自然是隻有點頭的份。

“好吧,就一晚,不過郎君,這冰。。。到底太涼了,你可不能貪玩,耽擱了身子,若是病了可怎麼好。咱們病了還能指望你,若是你病了。。。這附近還能指望誰?”

好吧,這也確實是個好理由,剛有些興奮的有點飄的阿玉立馬讓福壽叔給說的興致全無了。自己之所以如此重要,原來是這個原因嘛?為嘛他聽了隻覺得心酸呢?幾世了,從沒有發現醫護人員是如此的稀缺重要。

“知道了,我自己會小心的。我不動手總成了吧,平安,你去,一會兒弄完了彆忘了喝一碗薑湯。”

如此堅持,福壽叔還能說啥?難不成說舍不得自己兒子?再說了他自己對於自家郎君說的冰燈什麼的,其實也有點好奇的,所以索性子啊確認了阿玉不動手之後,自己跟了過去,一並弄了起來。

至於效果?看看福壽叔和全叔兩個老貨咧著嘴的模樣就知道了。秦潤和嫩娘領著山根家的兩個孩子這會兒都歡呼起來了,這一個年過的,除了爆竹就在沒有半點往日的樂趣,好容易多了這麼一個奇奇怪怪的冰燈,他們高興的都快跳起來了。秦潤更是滿眼都是星星的問阿玉:

“伯兄,這冰燈能堅持多久?能一直有嗎?若是每晚都有,睜開眼就能看到光亮,多好。就像是以前莊子裡晚上的大火把一樣亮。”

“有燈,夜裡就不怕了。”

就是嫩娘也跟著點頭,那輕聲的話語滿含安心,道出的是最直接的感觸。隻是阿玉聽了這話,心卻猛地一揪。

他們都還是孩子,孩子會害怕夜晚是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啊,即使有他這麼一個大哥在,到底不是父母,到底更給予的安全感還是差了些,到底,這裡不是家,他們再怎麼懂事,再怎麼沉默,心裡依然是忐忑的。

“放心,咱們家又油,再不濟還有那麼多兔子油呢,明兒開始,伯兄教你們做蠟燭,以後每天都點著。”

不管了,哪怕是浪費點動物油脂呢,也不等開春尋什麼柏樹油了。趕緊的做出蠟燭來,讓孩子多幾分安全感更要緊。

“郎君。。。郎君會做蠟燭?”

一時感性的阿玉說出的話聽到福壽叔的耳朵裡,簡直就是石破天驚一樣。眼睛都快瞪出來了有沒有!自家郎君。。。自家郎君啥時候什麼都懂了?莫名的,福壽叔就聯想到了今日郎君說的什麼要給天官引路的話來。心裡猛地一凜:

自打到了這山裡,自家郎君似乎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不是往日捧著書的謙謙君子模樣了,一下子會了好些平日想都想不到的東西,難道說這真的是天官賜福了?那若是這樣。。。不行,今兒晚上不睡了,怎麼也要給天官好好上香才是。天官保佑啊,讓我家郎君繼續這麼能乾下去,老秦家興旺有望了。

當當當!恭喜阿玉,洗腦出新一代天官信徒一名!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曆法需要說明的是:

古代其實沒有“春節”這個概念,辛亥革命後湖北軍政府為推廣公曆紀年,這才把中國傳統的年節改為春節,所以“春節”一詞的曆史僅僅百餘年,古人將春節都叫做“年節”,而年節的曆史與古代農耕文化密不可分。雖然年節由來已久,但在不同朝代,年節的日期也大為不同,而這主要是因為各朝所用曆法不同而導致的。我國最早使用的曆法是夏朝的“夏曆”,即現在普遍意義上的“農曆”,夏曆根據天乾地支將全年分為十二個月,對應十二生肖,夏人規定建寅為正月,即每年一月為新年初始,這與現代農曆並無太大差彆。

成湯代夏,殷商君王改建醜為正,規定夏曆十二月為正月,即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如此一來,商人過年的時間就比夏人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周朝建立後又改變曆法,將建子定為歲首,即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十一月初一為元旦,雖然周天子是這樣規定的,然而一些諸侯國仍舊沿用殷商曆法,這就導致不同地方過年日期卻可能相差一個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各國采取不同曆法的做法著實混亂,於是下詔全國統一以建亥為正,即夏曆十月初一為元旦,這就導致秦帝國的過年時間幾乎與現在的國慶節重合。

秦朝二世而亡,漢代沿用秦曆,規定每年十月一日為年,不過漢初時曾對曆法進行了一定改革,要求百姓不以十月為正,而是直接稱呼十月為年。不過這並沒有持續多久,漢武帝改元太初時,太史令司馬遷製定了更為嚴謹的《太初曆》以正農時。太初曆複用夏曆,將建寅作為歲首,這就與現代春節的時間相符合了。太初曆一直沿用至西漢末年,直至王莽篡漢才被廢除,王莽為鞏固統治,宣揚“複古”而改用殷曆,又把十二月作為正月,百姓們這下不買賬了,民間也就按照太初曆過日子,仍以一月為正。更始帝劉玄登基後,又把官方曆法給改了回來,繼續遵從夏曆。

三國時期,曹魏又把官方曆法給改為景初曆,夏曆十二月再次成為正月,西晉一統天下後隨後在全國推行景初曆。時間一長,百姓們也就習慣於十二月為年,覺得提前一個月過年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到了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更改曆法,於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頒行《元嘉曆》,規定夏曆一月為正。由於當時南北分立,長江兩邊沿用的曆法並不一致,北朝國家采用景初曆,南朝則用元嘉曆,一些江北的百姓在十二月過年之後,一月回到江南老家可能又要再過一次年。

北周時期,統治者改用甲子元曆,以一月為年。在隋朝統一南北後,百姓們過年的日期又得到了統一。至此,以夏曆一月初一為年節的傳統基本確定了下來。當然,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武曌篡唐建周之時,再度實行周曆,直到退位後才又將曆法改回為夏曆。此後,中國過年的日期再無變化,時至今日都是如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