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做個大當家22(2 / 2)

“還是全叔想的周到,也是啊,這家裡田地裡的事兒一直都是你在管,他們信你,你才能開這個口,不然。。。隻怕這些人早就尋了下家了,這江南地界人少地多,隻要肯往南去,哪裡尋不到地種。唉,也不知道能回來多少個。”

說到回來多少個,福壽叔腦子猛的一閃,急切的轉頭對著阿玉說到:

“壞了,壞了,郎君,咱們還得建房子啊。”

嗯?還要建房子?就他們如今這麼些人,這麼些房子,有什麼不夠住的?要知道這時候的人建房子可不是後世,那什麼幾個平米湊合的都有,這時候的房子,每一間,最小都有二十平米上下,這樣的房子不夠住?人山匪那裡帶回來的四個婦人,因為生怕惹了家裡人不喜,到現在還四個人一間住著的,也沒說不夠住啊?一張大炕,那是住的挺寬敞的呢。這還建房子給誰?

看著阿玉這帶著迷茫疑惑的表情,都不用阿玉自己開口,人福壽叔立馬自己就解釋了起來。

“郎君難不成忘了?當初那些潰兵一股腦兒衝下來的時候,那些佃戶人家的房子,可是幾乎都被燒了。等著那些家夥回來,可住哪兒?即使咱們家莊子的房子,比他們結實,也能住人,可。。。那屋子,離著官道也太近了些,咱們自己都不敢住回去,他們膽子比咱們還小些,哪裡肯去?所以啊,咱們哪怕是幫忙,也得在離著田地近便些的地方,尋個不怎麼矚目的,好隱藏的角落給他們準備個窩才行啊。”

你還彆說,這還是真是沒錯。這年頭鄉裡鄉親之家,主家和佃戶之間,雖然按照資本論來看,剝削和被剝削那是十分的明顯和苛刻,可情分也一樣不簡單。比如說這戰亂的時候吧,大戶,或者說有莊園的人家,庇佑周圍的佃戶,農戶到自家莊園的大圍牆裡頭避難,那是常有的,若是不這麼乾,被人吐唾沫都是輕的。而大戶人家若是有什麼事兒,周圍農戶趕過來幫忙什麼的,也十分的常見,這種相互依存。。。比如這一個村子裡出個官什麼的,若是文官,身邊跑腿的,或者乾點私密活的,不是親族,就是鄉裡,。若是武官,這身邊親衛什麼的,也多是這樣的人,這在這個時代是很常見的。

所以嘍,福壽叔說哪怕是幫忙也要幫著準備幾間佃戶回來住的房子,這道理十分的沒毛病。甚至還是自家過得不錯,有餘力照顧他人的時代潛規則。孟子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是古代文人,或者說正統文人的一種傳統情懷。

阿玉對於這樣的規則什麼的,也是十分的熟悉,即使他以往去的世界比這個時代要推後好幾百年,可這樣的人情世故,卻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幾千年,自然認同感不缺。所以他點了點頭,立馬給出了一個很不錯的方案:

“咱們人少,做這個雖然也成,可這不是還要開地嘛,隻怕來不及,這樣,明兒不是顧三要來?你和他說,咱們花錢請人,一日。。。一日一個勞力給兩斤糧食,外帶包兩頓乾飯,不要糧食的,你算著市價,直接給錢也成。如今還不到春耕的時候,有這麼個工錢,想來就不缺人乾活了。”

“哪裡隻是不缺啊,這會兒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一個個正勒緊褲腰帶熬日子,挖野菜呢,郎君給這麼一個活,那是他們福氣到了,不單能省下一大筆開銷,還能掙下一家子的口糧,瞧著吧,到時候隻怕來的人不少呢。”

阿玉的法子不錯,雖然福壽叔對於要從家裡拿出銀錢糧食很是有些不舍心疼,可他也知道,這確實是最好的法子,畢竟他們這人丁。。。唉,壯勞力不算郎君,也就他們三個當爹的,其他的,不是還沒成丁呢,就是婦人,這活計是重了些。

阿玉不是沒看到福壽叔的臉色,知道他也是為了這個家,所以十分耐心的勸解道:

“咱們不缺錢,不缺糧,何必小氣,再說了,有了他們幫忙,指不定咱們這開荒也能一並利索的乾好了呢,若是能緊趕著種下糧食,那到了秋日,省下的豈不是更多?大方些,若是來的多,索性多建幾間,往日咱們佃戶那邊也是一個村子,四五十戶人丁呢,當初一起逃走的,這回來,隻怕也是一夥子一起,若是隻有兩間,未必夠分,弄上五六間,甚至直接砌上十間,也省了他們的功夫,能多用點心思在地裡。這年頭,彆的都是虛的,多收點糧食比什麼都強。”

阿玉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福壽叔還能怎麼說?自然是隻有聽話的份,再說了他心裡其實也明白,這確實是最好的法子,不但是地不至於拋荒,就是名聲上也有益,而在這個時代,名聲好的總比彆人多些活路。

“也罷,老奴這就先去尋尋地方,總要尋個不容易被潰兵山匪發現的地方,不然就是弄得再好,也是給人送菜的份。對了,他全叔,一起吧,正好掛葫蘆去。嗯,我也正好去瞧瞧,咱們那宅子。。。唉,荒廢了一個冬日,也沒收拾休整的,還不定成什麼樣了呢。”

明明很心疼,明明擔憂的事兒很多,可福壽叔招呼了全叔之後,一路往山下去的步伐卻一點點的開始變得輕快起來,頭也開始重新昂揚了起來。春耕啊,那綠油油的苗,那金燦燦的穗,想想就覺得心裡美滋滋的。沒有什麼,比土地,比豐收更讓人期盼的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