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銀錢問題。。。從尋常角度來說, 越是時間往前推, 這金銀什麼的, 在流通性上就越是差些。看看那些五銖錢, 看看以前的刀幣,看看後世的銅錢, 大家就應該能琢磨過來,銅錢這東西才是我大中華使用頻率最高的錢幣, 連著中原王朝周邊的小國,包括東瀛和高句麗一樣, 都習慣采用中國的銅錢。
可為什麼阿玉曆經了唐朝,又跑到了這幾乎能以物易物的三國時期,對於金銀依然這麼執著?因為儲存起來方便啊!隨便挖個坑, 掘個洞的, 就能放好了, 作為後手。就和現代人買黃金保值一樣,這也是古代沒有銀行保險櫃的人家提升財產隱藏安全度的一種技巧。
再加上像是他這樣的一家之主, 采買什麼的, 很少零星花銷,一般都是直接搞得和批發一樣,一來一堆,如此一來, 自然金銀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最起碼這大商戶什麼的,麵對的也基本和阿玉一樣的現狀:銅錢太多太重,攜帶走動搞得和貼著人傻錢多的標簽一樣。。。
至於說儲備了金銀, 對以後花銷有什麼影響?那也就是將金銀兌換成銅錢使用時候,在兌換鋪子要出火耗兌換費用這一點了。這也是尋常人家不願意用金銀的緣故。平白要少上好些錢,摳唆著過日子的哪個不心疼對吧。
不過阿玉想的通啊,還能自我安慰,權當是異地取款手續費什麼的給銀行了。所以嘍,阿玉對於藏金銀什麼的,一向相當的積極。而作為家主,還是個本事不小,懂的上進,知道攢家底的家主,他的這種態度,很自然的也影響到了家裡的其他人。
看看福壽叔那理著東西,笑眯了眼睛的模樣就知道,他對於如今這點子家底有多滿意了。
“有了這麼些銀錢,等著外頭太平了,咱們回去,正好將莊子好好修繕一回,那宅子說起來還是早年你大父辭官回來時蓋的,多少年了,除了隔上一二年修繕一二,就再沒有。。。如今可算是湊足了銀錢,等著修繕一新,老奴怎麼也要去祖墳告知一二。好讓先人安心。”
作為世代家仆,福壽叔這樣的其實和家人已經沒差彆了,甚至比什麼旁支庶出之類的家人都親近忠貞些,畢竟這樣的世仆在世家自有規矩,對著主家也沒什麼利益之爭,隻要跟著主人,用心做事,就能過的不錯。更不用說像是阿玉家這樣,人丁稀少,家業簡單的,那更是連外來的爭奪都不多,內裡團結都來不及,若是再加上這從小一起長大,還有伴讀的身份,那這感情自然越發的不一樣。從感情上來說,福壽叔對阿玉,那真是和對著親侄子都沒差。
“還不知道什麼事時候才能安生呢,且不去想那麼多。對了,福壽叔,咱們家那些田地。。。這眼見著就要開春了,是不是該去看看,這佃戶回來了沒有?若是這會兒不抓緊,這春耕可就誤了,在這麼下去。。。總不能拋荒了吧。”
這倒是個大問題,彆看他們先頭就已經在琢磨這山上開墾土地的事兒,可這再怎麼開墾,到底山裡就是山裡,和他們家原本的地那是怎麼都沒法子比的。即使他們家在士族中再怎麼不起眼,零零星星的將上中下各種田地統計起來,也有幾百畝的田地。
往日靠著這個,雖說不能積攢下多少銀錢,可好歹能支撐一家子的吃喝。若是收成好些,儉省些,讀書,寫字的紙筆,也能一並應付。要是在有些意外的出息,積攢一二,連著家中修繕屋舍,甚至各種婚喪嫁娶,都能夠數由此可見這田地對於老秦家來說那真是太重要了。你說,這樣重要的產業,哪一個舍得丟棄?
彆說是阿玉和福壽叔了,就是全叔這麼一個三棍子打不出個屁的老實人,也一樣不舍得,不但是不舍得,老實人愣是還乾出了一件不老實的事兒來。
“我明日下山,去莊子門上掛個葫蘆就成,隻要他們有人回來,咱們的地就荒不了。”
“咦?這是。。。”
阿玉很吃驚啊,這怎麼聽著和地下/黨一樣,這是接頭暗號?嘿,可不就是暗號嘛,還是人早就說好的暗號。
“逃難前,我和劉三說過,若是回來我們不在,就先等等看,若是開春前門上掛著葫蘆,就說明咱們人在附近,還肯繼續租給他們種,一切照舊就是。若是沒有,那就說明咱們走遠了,這地他們若是肯搏一把,不怕被人奪了,那就種,不然就去彆家。”
嗬嗬,看著明明說了辣麼大一個事兒,臉上卻依然木的啥表情沒有的全叔,阿玉覺得,自己都快吐槽無能了。他還能說啥?這些個往日裡地位卑下,老實憨厚的家夥若非對這個家用儘了心思,能相處這麼多道道來?所以啊,阿玉對他們好真的,絕對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