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2)

繞過幾個街區,李桂榮繼續朝前走,走著走著她發現自己好像逐漸脫離了樓房區,周圍的建築物已經逐漸由高樓大廈轉為了平房街道。就算能看見幾棟樓房,也大多數都是四、五高的紅磚筒子樓。

雖然這邊一樣很熱鬨,街麵上川流不息,身邊人來人往,但李桂榮卻不知道為什麼,總有種怪怪的感覺,那種感覺說不出來因為什麼,但就是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對勁。

又走了幾條街,當李桂榮看到了在一片空地上自發形成的一處集貿市場的時候,她終於知道那種古怪的感覺是什麼了。

店鋪,就是店鋪,這一路走過來李桂榮用了半個多小時,這麼大的一片居民區,除了與剛才樓房區臨近的幾條街道之外,走的越遠街麵上做生意的小商鋪就越少。

這年月還沒有什麼商品房的概念,各個單位修建的家屬區內,不管是幾層樓都是給人住的,內沒有專門的商業用鋪麵。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活躍的同時各種私營小店開始出現,那些臨街的一樓被人將窗戶改成大門當成鋪麵用。

李桂榮一路走來見到的基本都是這種情況,到市一中附近更是如此,可是來到這裡卻不是這樣了。

雖然這邊大多數都是平房,樓房相對較少,但因為是老住宅區的原因,這邊人員居住密集,道路四通八達按道理來說應該是一處做生意的好地方。

有不少臨街的平房,在李桂榮看來都可以改建成商戶對外出租,而她也看得出來,之前應該的確是有屋主就是這麼多的,因為她已經看見不少人家靠外的廂房在臨近街道的那一邊開出了一扇門來。

會如此改建房屋一定是為了方便出租,但此時那些為了出租而改建的房子卻都大門緊鎖,門上連塊招牌都沒有。

就算有的店麵上掛著招牌,店裡麵也是門可羅雀,與之前一中附近商販們顧客盈門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到了集貿市場這邊,李桂榮發現這邊初看似乎很繁榮,出來擺攤的人很多。但仔細看過後卻發現肯買東西的客人很少,大多數路過此地的人都是匆匆而過。

為了能看的更清楚一些,李桂榮刻意站在這邊瞧了二十多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她附近的十幾位商戶,一個開張的都沒有,這種情況連他們鄉上的大集都很少遇見。

人口有,卻沒有消費力,說明居住在這附近的居民們收入應該不高,可這裡是市區呀,聽那位看門的大爺說還是某些廠子的家屬區,怎麼可能沒有消費能力?

猛然間李桂榮想起了大爺給自己介紹租房地點時說過的一句話,好像是輕工業和食品行業最近日子不太好過,那邊也許會有人願意為了補貼家用出租幾間房子。

最初李桂榮還以為門衛大爺是在與她開玩笑,或者是對比著說的,畢竟和一種中附近的重型機械廠或者電廠家屬區的條件比較起來,其他廠子的確算不上日子好過。

但再怎麼說那些廠子也是市裡的正式廠子,裡麵的職工大多數都是有編製有身份的正經工人,除非遇見什麼天災人禍,否則日子在如何也不至於過不下去。

但是現在看來,這附近住戶們的日子好像過的好像的確有些艱難。

這種情況讓李桂榮剛剛升起的火熱心思稍微冷卻了一下,她覺得這麼重要的事情,還是不能衝動,要看好想好和家裡人商量好後在行動。

中午,在這附近轉悠了好幾個小時的李桂榮又渴又餓,她在路邊找了一處生意比較好的餛飩攤,坐下後點了一大碗餛飩。

這個餛飩攤非常的簡陋,就一輛平板車上載著一個煤氣罐,煤氣罐上麵煮著一鍋高湯,鍋邊上掛著好幾個竹子製成的網兜。

有人過來吃餛飩的時候,老板按照客人點的大小碗,數著餛飩丟進網兜裡,一邊煮一邊輕輕的抖動,等到餛飩煮好,將它們倒入套著塑料袋的大瓷碗裡,在撒上一些蔥花香菜和蝦皮,一碗餛飩就算是做好了。

整個小攤位連個桌子都沒有,老板帶過來兩摞塑料凳子,有客人過來吃的時候他就抽出來兩個,一個給客人坐,另外一個則被當成臨時桌子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